臨安的山核桃、千島湖的地瓜干、富陽的豆腐皮、建德的草莓……昨天,這些流傳名頭蠻響的土特產被多次提起,很多農村青年覺得這是開網店的好選擇。昨天,杭州團市委農村青年網店培養計劃舉行了啟動儀式,今年一年,他們要教會1000名農村青年學會開網店。
昨天下午,是網店培養計劃的首場培訓,中午時分,富陽賓館里就提前來了很多人,張張都是透著泥土氣息的年輕面孔,他們都對網店躍躍欲試。
王妙春是場口鎮的大學生村官,昨天受親戚之托來聽培訓。“我姐姐在富陽有個服裝加工廠,是做運動服的。她想在網上做生意,今天一定要讓我來聽。”
王妙春說,姐姐的廠不大,但廠里生產的衣服價廉物美,直接在網上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和成本,價格就會更有競爭力。此外,王妙春還想到了鎮上的農民,自己作為大學生村官,鎮上的面筋、土制酒都挺不錯,如果能在網上打開銷路,那農民肯定會開心得不得了。
說起土特產,來聽課的人都來勁,因為每個地方都有好東西。“我可以賣地瓜干,我們千島湖的地瓜干可好吃了。”“我賣我媽做的豆腐皮,真正綠色食品,味道好極了。”“別忘了還有山核桃!”培訓課堂上嘰里呱啦熱鬧起來。
淘寶網資深講師徐斌在講臺上舉例:“很多青年開網店,賣的最多的是土特產,因為貨源方便、可靠。比如,來杭州打工的劉明就是非常成功的一個例子。”2000年,劉明從湖北來到杭州打工,給公司做電腦硬件。2004年,他在天苑花園附近看到了開網店的廣告,懷著試試看的心情,上網注冊了一個店鋪,賣張小泉剪刀。
“那時的啟動資金只有1500元。我在東站小商品市場逛了兩天,跟一個老板談好,他店里的東西都讓我一一拍照,我放到網上去。等有人下單了,我就傍晚跑到東站去進貨打包,這樣就減少了風險。”昨天在培訓課堂上,劉明現身說法,“2007年,我覺得網上所得能養活自己了,就辭掉工作,自己當起了老板。現在,我的店鋪除了剪刀,還賣杭州天堂傘、西湖龍井茶等杭州特產,一個月能賺四五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