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7點,雖然暑熱尚未退盡,但位于北京西北部的當代商圈依舊人流如織。張元將自己的別克凱越泊在了一家影城邊。從后備箱中取出折疊衣架,熟練地將車后座上的一大包T恤襯衫擺掛完畢后,這位27歲的廣告公司職員開始了一天里的另一項工作:擺攤。
已經工作了4年多的張元目前在公司的月收入大約有6000元,他的地攤生涯始于今年3月。
“當時就是覺得挺有意思的,”張元說,“每天開車路過這里時,都看見不少人開著車來擺攤,就想自己也試試。”
從最初的靠朋友幫忙進貨,到自己上淘寶網上訂貨,再到現在直接到批發市場拿貨,張元對自己這份副業的敬業程度絲毫不比主業差。
“但說實話,真沒掙多少錢,就是圖一樂”張元說。他覺得,能給自己的愛車掙個油錢,還能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比一下班就在網上泡著或者和朋友出去喝酒唱歌有意思多了。
在張元的攤位兩邊,沿街停著一溜私家車。捷達、塞納、帕薩特,甚至還有顏色鮮艷的現代跑車和寶馬MINI。每輛車旁都擺著自家的攤位,服裝、鞋帽、飾品、化妝品、文具等等琳瑯滿目。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中國西部成都市中心繁華的鹽市口商業區街道邊,也上演著相似的一幕。
24歲的程佳在一塊大紅布上整齊地擺放上絲襪、耳墜、手鏈、唇膏……然后靜靜地倚在地攤后的墻壁上,等待著買家。
作為一名公司市場部的員工,程佳每月收入接近3000元,擺地攤對于她來說是一種時尚生活方式
程佳說,她每個月在這里擺攤的時間有大約半個月,每天能賺100元左右。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體會一種人生經歷。
鹽市口的白領攤主們引起了當地媒體的廣泛關注,成都電視臺前不久還專門就此做了一期專題節目。
在上海、福州、青島、杭州等大城市,類似的“白領地攤族”隊伍同樣在壯大。他們中有公司職員、學校老師、機關工作人員,還有不少外語流利的海歸。這些攤主們大多有房有車,與以往人們印象中的地攤族完全不同。
網絡上,這些“白領地攤族”們熱議著適合擺地攤的地段、如何進貨、如何與顧客交流并賣出商品,有網友還推出了這類地攤的”掃貨攻略”,還有人提出了”在地攤中創業,享受單純的快樂”的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