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煉提出這樣一個實例,在一個挖礦主題的游戲中,孩子玩的時候會反映賺錢太少、太難。“我們內部也討論過賺錢的過程應該設計得難還是容易些。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直接獲得的信息是,孩子們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從這里甚至反映出現實的一些情況,比如孩子們不愿為了既定的目標花太多的力氣,他們更愿意輕松地實現。”
至于和家長的溝通其實一直是兒童社交網站非常注重的一方面。記者在對幾家目前反響比較熱烈的兒童社交網站的調查中發現,所有這些網站無一例外在最顯著的位置設置了家長專區。可見我們的“中國式家長”在兒童社交網站心目中無可比擬的位置。
《盒子世界》另一位創始人孫彤宇明白家長們的立場,“你說你是做游戲的,父母馬上就緊張了”。汪海兵也承認,大多數家長可能分不清“兒童網絡社區”和“成人網游”的區別,而且很多家長認為上網浪費時間,寧可讓孩子上補習班,也不會讓孩子上網。這一切都對兒童網絡社區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打消家長的擔心,很多兒童社交網站推出了限時開放策略、控制上網時間、阻攔不良信息、開設禁言服務專區、實時監控機制、便捷的舉報投訴措施等安全措施。潛移默化中,一些家長開始接受這種兒童社交網站。不少家長表示,與其讓孩子在網上玩那些血腥、暴力、色情的游戲,還不如讓他們來玩這種干凈的游戲,疏導比壓制要有用得多,“我也不可能24小時看著孩子,讓他不上網、不玩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