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后條件太高難找工作 擺地攤為生(圖)
+part(0,0,450,400))
孫愛武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后孫愛武歸國后,并未投遞過一份簡歷,他自信自己是業內的科學家級別,足以使用人單位主動向他伸出橄欖枝,無需費心去找。從今年8月至今,孫愛武一直“蝸居”在北京海淀的一處農貿市場擺攤。
武漢晚報11月19日報道 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后,曾在世界頂尖學術雜志《Science》上發表論文;歸國“找不到”工作,“被迫”在農貿市場擺地攤,每天靠煮土豆、紅薯充饑,露宿街頭數月,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收容——這兩段看似“不相干”的人生經歷都發生在留美博士后孫愛武身上。從今年8月至今,孫愛武一直“蝸居”在北京海淀的一處農貿市場擺攤。
風餐露宿市場 拒絕他人“施舍”
北京海淀區成府路中國芯大廈對面的一家露天農貿集市轉彎處的“空地”,是孫愛武從今年8月至今的“棲息地”。在這塊“空地”上,緊鄰圍墻處一個燃氣罐連著一口蒸鍋便是孫愛武的“廚房”,而臨建墻上的一席被褥就是他露宿的地方。在墻根下,整齊地擺放著囤積的貨品,用苫布覆蓋,貨物多是手套、帽子、圍巾等日用品。
11月17日記者根據孫愛武的大舅哥劉全勝提供的地址來到這里時,由于天氣寒冷的原因,孫愛武并沒有出攤,至于他在何處,劉全勝也沒有聯系到他。不過提起孫愛武,周圍的小攤主無人不知。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孫博士后應該是了不起的人才,卻不知為何淪落到擺地攤的程度。從今年8月起,他便在這里“安了家”,開始的時候他并沒有賣貨,只是每天在市場轉悠,文質彬彬,不愛講話。后來才開始擺地攤,賣些日用品,但是并不諳“生意經”的他往往每天下來也賺不到什么錢,總是靠煮土豆、紅薯等聊以糊口,每天晚上基本都在此露宿,只是這兩天天氣轉冷,有時候不回來住,攤兒也出得少了。
據與孫愛武攤位緊鄰的水果攤攤主說,市場擺攤的人多看孫愛武可憐,時常給他拿些干糧、水果等,但不知為何,他總是接受后就隨手丟進垃圾箱或干脆拒絕。而劉全勝也向記者透露,作為親人,他也曾邀請孫愛武到他家居住或者想別的辦法接濟他,但是孫愛武總不知為何顧慮很多,始終不肯,堅持在農貿市場“安家”。
基于他目前的情況,他的妻子已經帶兩個孩子回到山東老家,而與他相伴的另一個孩子卻在日前被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收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情況下,孫愛武也只是買了3套被褥堅持露宿,實在太冷的時候,就到周圍的24小時營業店內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