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召開的2010年成都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我市將以創業園區建設為基礎,打造“成都青年創業工場”模式,竭力為青年(大學生)創業創造良好適宜的外部環境,形成項目和人才的集聚洼地。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市總工會主席包惠出席會議。
創業每一步
創業工場都有“加工”工序
據團市委書記杜滸介紹,我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建設一年來,12個園區承載能力基本形成,到今年3月,12個創業園入園項目達704個,入園創業人數4217人,已注冊公司410家,獲得專利產品數96項,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創業成都”濃厚氛圍開始顯現!扒嗄辏ù髮W生)創業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和成熟模式,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成都青年創業工場’,讓青年(大學生)創業逐步進入程序化、制度化,形成長效運行機制。”杜滸說,“成都青年創業工場”就是(項目孵化+導師輔導+金融扶持)×園區規;嘤。用一個形象化的比喻來說,創業園區是土壤,創業項目是種子,創業青年(大學生)是農夫園丁,導師扶持和金融幫扶是陽光雨露,用這些完備的要素孵化出創業的果實。
今后,從創業者提出申請、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團市委預簽收、將創業項目輸送到各個園區、為創業者配備導師、提供金融、法律、會計等服務,這一系列過程都會“猶如進入了一個工場,會有一套標準化的工序,為創業項目成長發展的每一步提供配套支持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