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六體系
形成項目人才集聚洼地
“通過創業工場,集聚和發展一批量多質優的項目,培育和鍛煉一支在市場經濟中‘淘金’的創業人才,實現各創業園的資源整合發展、產業互補雙贏的局面,形成項目和人才的集聚洼地。”杜滸表示,“成都青年創業工場”將主要在項目孵化體系、園區發展體系等六大體系方面著力,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培育100個以上的重點項目或企業,實現1000個以上項目入園發展,集聚10000多名創新創業人才的目標。
首先是項目孵化體系。通過高校、創業巡回宣傳、創業大賽等多種形式,廣泛征集優秀創業項目;形成按產業分類的市級評審專家團,定期組織對項目進行評審,加強園區與項目的對接。各創業園為入園項目提供辦公場所、設備、通訊等基本保障,以及金融扶持、政務服務、中介服務等平臺服務。
其次是園區發展體系。現有的12個創業園要全面提升承載能力,三圈層開展創業園建設,全市完成20萬平方米以上創業載體建設(不含農業園區)。
在產業指導體系方面,將制訂產業協調發展政策,鼓勵大學生在產業鏈斷裂帶創業發展,在新興產業、高端產業創業發展。各創業園也形成各自的特色產業。
YBC、“銀團互動”、“金色翅膀”工程、西部資本市場等共同形成金融支撐體系,并吸引其他社會資本參與青年(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融資、投資合作。
同時,通過在蓉高校推行KAB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創業導師隊伍、開展多形式的創業培訓,搭建起創業培訓體系。預計今年培訓大學生1萬人以上,市級導師庫新增100名導師,各區縣要建立起至少30名規模的創業導師庫。
最后是氛圍營造體系。通過整體營銷,打造“創業成都”城市形象品牌,開展各類創業年活動,促進創業項目向成都迅速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