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最后空間,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將在海洋,已為世界所認同。在此背景下,山東藍色半島經濟區成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新產業的建設、高新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而海洋中所蘊藏的機遇也為海歸創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政策:海洋中的機遇
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何謂藍色經濟區?它是依托海洋資源,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這將成為未來10年山東乃至全國經濟的新增長點。《規劃》在給山東未來經濟發展助力的同時,也給海歸創業提供了無限的機遇。
機遇一:海洋高端人才的創新平臺
《規劃》中稱:“加快海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以此為綱,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各市陸續出臺了一些引才計劃,如青島市的《引進急需高層次人才計劃》和《300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煙臺市的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引進“雙百計劃”。各地市的引才計劃,充分考慮了本地產業的實際需求,表現出對海洋及其相關產業發展領軍及高端人才的渴求。
引入人才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人才引進后,如何讓他們將自身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這需要政府搭建平臺。為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將建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基地)和引智示范基地。同時,尊重人才的科技創新成果,助力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轉化也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機遇二:海洋產業鏈人才的創業平臺
《規劃》中稱:“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海洋生物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能源礦產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運輸物流業等產業。”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一條以海洋為紐帶,輻射上中下游相關產業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依托于海洋而又不囿于海洋。可以說,一條協同發展的藍色經濟之路正在山東半島慢慢拓展延伸,將以海洋產業鏈為根,以相關輻射產業為枝,構成各個行業共同發展的經濟面。無論是否與海洋相關專業的人才,都能在這條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