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全方位幫助群眾創業就業。站在新起點,如何實施積極就業進一步完善就業援助機制,為百姓長遠發展提供保障,成為出席市政協六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談論的一個熱點話題。
田從科委員:就業工作應合理謀劃,著眼長遠,逐步完善就業援助機制,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工作機制。應立足實際,鼓勵各縣(市、區)開發綠化、保潔等公益性崗位,充分利用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拓寬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渠道。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積極開展勞務接洽、校企對接,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異地轉移就業。
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應充分利用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這一載體,不斷完善創業政策,改善創業環境,積極搭建創業平臺,鼓勵有創業意愿人員積極創業,同時,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力度,加強與金融部門的溝通合作,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促使其順利創業,帶動更多人員實現就業。
何禮果委員:技能培訓,是提高群眾技能水平,增加就業機會的有力支撐。應充分利用財政、國家專項資金、社會捐助等資金,加大對有就業意愿群眾技能培訓的補貼力度;積極舉辦實用技能培訓班,并加強就業培訓基地和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導社團組織和教育培訓機構參與就業創業培訓,建立并完善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
李仕雄委員:在有了就業崗位,技能培訓有所提升的基礎上,強化創業服務指導,為待就業者提供便捷及時的創業就業服務就十分必要。應不斷建立健全就業創業幫扶網絡,做到就業創業信息在市、縣、鄉三級全覆蓋,及時發布,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不少有創業意愿人員經驗不足,應進一步強化創業培訓,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提高創業能力,健全創業培訓體系,規范培訓標準、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提高創業成功率。
劉偉委員:要穩定就業形勢,還應積極引導創業就業人員樹立依法維權的意識。勞動保障部門應主動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監督企業依法履行法定裁員程序,開辟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綠色通道”,快速便捷處理侵犯勞動者的違法行為,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司法部門應強化法律監督,加大對勞動者的就業法律援助力度,為就業人員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服務。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及時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關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