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虧損, 我們也不能停下來”
百萬大軍齊創業,浩浩蕩蕩,熱火朝天。風投們自也跟著興奮。中國市場之大,消費能力之強,他們誰都不想錯過這一撥賺錢——哪怕是賺快錢的機會。
根據Distimo的報告,2011年1月,來自iPhone端App Store下載量,中國市場份額占中美兩個國家總和的18%,但到了11月,這一數字已經上漲到30%,iPad端的下載量,更是上升到44%。中國用戶的增長速度驚人,令美國本土市場望塵莫及。
香港SMG環球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周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早先并沒有投資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項目,但從2010年開始調整了策略。2011年12月24日這天,聽說廣州有創業者展示應用,他和另外兩位同事甚至放棄過圣誕節,專程從香港過來“旁聽”。他們行蹤頗為神秘,既沒有和主辦方打招呼,也沒有告知創業者,到了現場,找個安靜的位置坐下,然后邊聽邊記,遇到印象不錯的,就在紙上做個記號。
蘋果的App Store似乎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讓無數懷揣著夢想的開發團隊擁有了一夜暴富的可能。可是,在蘋果這棵大樹下,究竟如何實現盈利,卻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得很清楚。
在推出漫畫照相簿前,陳宇的公司推出了另一款名為APP43的專門推薦App Store精品軟件的應用,但下載者不多。此后,他們又相繼推出推出一款基于新浪微博的圖片社交應用,以及漫畫照相簿。但這幾款應用都沒有為其帶來收入,原因很簡單——它們在App Store上都是免費的。
就目前來看,國內的App創業者獲取收入的渠道無非三條:一是付費應用帶來的分成收入;二是應用免費,在應用內嵌入廣告,按點擊分成;三是應用免費、應用內收費,如按道具收費等。最牛者,當然是三者兼而有之。
這些方式曾經讓許多最早一批“吃螃蟹者”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在經歷了初期的繁榮之后,“游戲”變得越來越殘酷——在軟件商店里,除了最新排行榜和熱門排行榜,售出數量越多的軟件能占據相應分類排名越靠前的位置,更容易被顧客注意到,從而賣得更多。后來者要想在浩如煙海的軟件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宣傳和推廣顯然必不可少,而這都需要錢。對于草根開發者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鋒鋒的產品經理吳東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創業時的啟動資金并不多,現在幾乎只夠勉力生存。近20個人的團隊,每個月只能發些生活費。他們的策略是,希望先積累用戶,“沒有用戶,所謂的廣告,應用內收費等,都是空談”。
他坦言,包括自己在內,對未來如何盈利,并沒有想清楚。而這“幾乎是所有草根創業者的通病”。來自易觀國際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24%的應用開發者無月收入,有月收入但虧損的占7%,虧損者合計超過三成,月收入1萬元以下的團隊及開發者占19%。
“這就像是一個悖論,如果你不投入,你永遠也沒有機會,而投入越多,也可能虧損越多。”吳東海說,“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會停下來,移動互聯網畢竟是未來最重要的趨勢”。
2012年龍年春節賺錢商機創業好項目精品薈萃:http://xm.cye.com.cn/xm_dy/2012/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