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應為大學生提供訓練機構外,孵化器仍有問題亟待解決。
賽迪集團副總裁肖勁松指出:“在過去,我們的孵化器缺乏專業性,沒有服務鏈,這是孵化器達不成預想目的的主要原因。另一個問題是,在孵化器上的企業之間聯系不緊密,彼此有什么資源都不清楚,而我們在調研的時候把這些企業集中起來,他們才發現彼此的資源是可以互相利用的,這就是說孵化器缺乏一個資源整合的能力。”
而提到CYE建設文化創意企業孵化器,就要做更具體的要求。
“我們應該找到創意和文化中的規律,文化不能泡沫化。比如,現在全國就有大大小小幾百家創業園區,其中不乏打著創意旗號搞房地產開發的,這就值得我們思考。年輕人在創業時,一定要有自主創意,而不能把國外的東西拿過來照搬。在此方面,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我們在文化發展當中要結合中國文化元素和本土化特色,走差異化道路,加強知識產權產業鏈的打造。”周青山說。
李竹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目前發展的瓶頸就是渠道。我們國家每年有70%的電視劇生產出來后沒有辦法在電視臺播出,就是因為沒有播出渠道,現在有了幾家視頻網站,大家開始做自制劇,互聯網成了新的播出渠道。我相信未來,視頻網站可能就會跟電視臺差不多。”在李竹看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史,就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傳播渠道市場化的歷史,“我們應該把文化創意產業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盡管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吸引著許多大學生創業者,但李竹還是提醒大家:“我不鼓勵大學生創業,因為大學生缺乏經驗,會走彎路。像我投資的六間房,就失敗了。應該讓畢業生到企業里面做一段時間,再創業,這樣更靠譜兒。”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