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通過巴黎公約途徑獲得一件對外專利申請的授權至少需要5萬元。
千納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申請人的費用承擔能力來看,國外專利申請費用成本過于高昂,大多企業很難承受對外專利申請的費用。
而專利權人在提交PCT申請時,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是有高昂的專利申請成本。一件專利從申請到授權的總費用約為1萬美元。除了各國專利局的基本費用外,還需要繳納相當于基本費用6—10倍的律師代理費等。
上述費用與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營業額、利潤率相比顯得過于高昂。
專家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申請專利的量并不大,這和海外申請的“門檻”有關,重要的瓶頸是錢的問題。
“在對外專利申請的決策和實施過程中,對外專利申請獲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更加抑制了企業海外專利申請的積極性。”向龍對記者表示。
向龍還說,還有一個阻礙中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的難題,就是我國專利預警機制不健全,專業的專利咨詢系統和專利分析系統不發達,這使得我國企業缺少對外專利申請信息的獲取渠道,不能有效掌握各國專利保護狀況、申請程序等信息。
應對:如何提速
以近幾年中國企業頻繁遭遇美國“337調查”為例,多家中國企業在背負“侵犯專利”惡名的同時,不得不從美國市場鎩羽而歸。
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各國均不同程度出臺或實施了促進本國企業對外專利申請的政策或舉措。日本在各個時期都推出了在國外申請專利、獲取專利的計劃和目標,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
分析指出,在日本本國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日本通過專利技術的海外布局,不但保持很高的投資收益,同時在保證可持續創新的情況下保持了這一“國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
針對日本企業大肆在華布局專利,北京海中知識產權咨詢公司總經理黃賢濤指出,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來說,當前要想愛國,最好的表現就是要向日本學習,在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方面走到對方的前面去。
千納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在目前形勢下,一方面,國家應加大資金資助力度,優化扶助政策。另一方面,國家應培育海外專利優勢企業,選擇相關優勢行業或技術領域,在海外申請專利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在培育一批海外專利擁有量較多的企業的同時,有效提升相關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另外,還要優化對外申請專利的環境,加強對外專利申請的宣傳與指導,引導企業有效利用PCT途徑對外申請專利,提高我國創新主體的海外專利保護意識。”
調查還顯示,目前中國適應對外專利申請需要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無論是中介代理機構還是在企業內部這方面的人才都缺乏,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大部分從業經歷較短、業務水平較低,不能滿足申請人全球化專利申請策略的實施需要。中國雖然有了近萬人的專利代理隊伍,但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專業人才仍然嚴重不足,這對中國對外專利申請造成影響。
“要加強中介機構對外專利申請的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提高中介機構對外專利申請的業務能力,如不斷更新代理人有關國外知識產權法規、審查流程和操作程序等方面的信息等。”上述千納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公開資料顯示,從知識產權角度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中國近幾年來一直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2009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如向國外申請專利專項資金,扶持企業加速海外布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