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創業最活躍的地區,但創新性不足正影響企業競爭力。上周,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了名為“中國創業十年變遷”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該報告指出,我國新創企業在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方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而這意味著新創企業的長期增長潛力明顯不足。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的系列報告被認為是目前最權威的相關學術研究。其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基本完成從生存型向機會型轉變!爸袊膭摌I轉型發生于2005年,之后的幾年間再沒有出現過生存型創業大于機會型創業的態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高建解讀說,發生轉型的條件之一是創業者“掌握創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數在逐步提高,周圍的創業機會在逐漸增加。十年以來,大專學歷以上的高學歷創業者創業效應顯著。高學歷創業者一般以機會型創業為主,他們在促進就業和企業成長潛力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不過,研究人員發現,我國創業活動雖然以機會型創業為主,但是創業活動的質量不高,在全球的排名落后,較多地集中于低技術行業,以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為主,盡管能夠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但是對長期的經濟增長和出口的貢獻相對不足。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用兩個問題來觀察新創企業的創新能力。一個是創業者在創造新企業時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多少顧客來講具有新穎性,另一個新創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有多少競爭對手在提供。
“這十年是有一些波動的,但基本處在14%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到了2011年,僅有14.1%的新創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能夠帶來競爭優勢的新穎性,而美國的比例大概在33%,臺灣地區大概在23%左右,所以我們國家創新的比例是相對比較低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習保介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