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億潛在節能市場亟待開發
EPC的產生不僅僅節約了企業的能源費用,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大規模的節省能源則意味著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因此,EPC從一開始就得到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支持。美國的節能服務公司主要是靠政府基金,而韓國是由政府委托商業銀行進行貸款,日本則主要采用通過大財團加上市融資的模式。

1997年,中國政府和世界銀行與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實施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將EPC引入中國。并于1997年開始在北京、遼寧、山東成立3家示范性“節能服務公司”(國外簡稱“ESCO”,國內簡稱“EMCo”)。
同時,中國節能協會還成立了節能服務專業委員會(EMCA)負責世界銀行項目的實施。
EMCA副主任諶樹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總值突破了80億元大關,達到82.55億元,同比增長74.5%;綜合節能投資達到63.3億元,同比增長106.9%;EPC投資18.92億元,同比增長44.43%。
而作為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的執行機構之一,EMCA至2006年底已經擁有會員212家。而全國非EMCA會員節能企業有353家左右,其中實施過EPC項目的企業有69家。
但這些產值和巨大的國內節能市場相比,還只是九牛一毛。2007年3月5日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0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3%,但未能實現年初4%的預定目標。而按照“十一五”規劃,中國要在2010年末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
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預計在2010年前后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而根據《東京議定書》,從2013年開始,中國將承擔硬性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未來幾年,中國政府和企業降低能耗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華民族沒有退路,必須下決心節能減排。”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近日在“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就節能減排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根據“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減少消耗5.6億噸標煤,按照每節約1噸標煤需要投入2000元到3000元計算,“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節能潛力約為1萬億到1.5萬億元。
國內曾有專家預測,中國潛在的節能市場規模將達4500億元。而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中國潛在的節能市場規模達8000億元。
節能貸款遇到高門檻

按照EPC模式,節能服務公司要先行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對處于成長期的節能服務公司來說,大規模地實施節能項目,顯然財力有限。源深節能項目投資部副經理陳海文分析認為,節能服務業的風險比較大,技術服務公司也沒有資產進行抵押,商業銀行對此不感興趣。
源深節能是“世界銀行WB/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示范企業,成立之初屬于國企,每年都享有一定比例的世行貸款。這筆貸款無需擔保公司擔保,屬于國家信用擔保。據陳海文估算,源深節能目前做了96個項目,總投資3.4個億,其中70%左右都來自世行貸款。
除了世界銀行支持的3家示范公司,其他的EMCo若想申請世行貸款,必須成為EMCA會員,再通過中國經濟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擔保向世行提出申請。而世界銀行每年的項目貸款數額也是有限的。“中國的節能服務業應該走出一條新的融資途徑,不能光指著貸款。”據陳海文了解,目前國外的一些大財團、私募基金以及投行對中國節能服務業非常感興趣。“EMCo公司只要先練好內功,一定會吸引到投資的。此外,還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