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資金、技術和企業規模的限制,在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隨著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多家專業化的EMCo以股本連接的方式組建了經濟聯合體,通稱“超級EMCo”。該類公司主要通過搭建節能技術(產品)、節能融資、節能項目、專業人才等信息交流平臺,實現資源有效整合。
2006年,由中國10余家節能服務公司聯合組建了中超聯合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超聯合”),這是中國首家超級EMCo,組成航母的十幾家公司都是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公司。在國家發改委等組織的“千家企業節能行動”中,中超聯合目前已參與了數十家企業的能源審計工作,借此來查找問題,挖掘節能潛力。
“能源審計是進行節能改造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工作為節能服務行業開發項目源。”中超聯合總經理何永平表示。
探索節能新模式
國際上流行的EPC包括三種形態:一是節能效益分享型,即EMCo提供資金和全過程服務,在客戶配合下實施節能項目,在合同期間與客戶按照約定的比例分享節能收益。二是節能量保證型,即客戶分期提供節能項目資金并配合項目實施,EMCo提供全過程服務并保證項目節能效果,按合同規定,客戶向EMCo支付服務費用。三是能源費用托管型,即客戶委托EMCo進行能源系統的節能改造和運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能源托管費用;EMCo通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費用,并按照合同約定擁有全部或者部分節省的能源費用。
這三種EPC項目類型都是對企業原有能源系統的改造,而中國企業在實際實施中也遇到更多的挑戰。陳海文認為,節能效益分享型受企業的誠信、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產量變化、能源價格變化等約束比較大,風險相對較高。而能源費用托管型不適合中國國情。能源是工業企業的命脈,采用能源費用托管型就等于把命脈交到別人的手上,企業可能會覺得不踏實,我國此前也有過因被停電而遭遇破產的企業。
而陳海文所在的源深節能希望推廣更新的模式“投資能源站”,就是由節能服務公司自建能源站,直接向企業提供能源,企業只需支付能源費用。“可以說熱力公司是最大的能源站,它主要是為住宅供熱。我們主要針對賓館飯店等大型公共建筑。”
“我們目前正在運營北京白云大廈的能源站,還在與一個正在開發中的小區聯系。據對方透露,他們如果要接市政管網的話,需要繳納數十元/平方米的開口費(初裝費),而且只能供熱,不能供冷。我們的能源站可以供冷。”陳海文透露。
某種意義上,能源站模式已經突破了原有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而是一個能源供應和管理的綜合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