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奧運的催動,未來的二三年是環保產業調整、洗牌的重要時期。目前,我國環保產品的生產企業有1萬家左右,但以小型、分散為主,低水平、重復建設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保設備技術水平大體落后15年20年,只有少數環保處理技術和設備達到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國際水平。在高濃度有機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等領域的大型成套設備差距很大;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缺少大型的成套處理設備;特別是自動化在線和快速監測儀器的開發更為落后,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十五”期末,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5%;到2010年,我國環保企業將超過2萬家,有近20個企業的年產值將超過10億元,并將出現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大型環保企業。要實現中長期環保產業的發展目標,北京奧運無疑是提供了有利的機遇。
4、體育產業商機。北京奧運,是一場令全世界矚目的大型體育比賽,由此將使我國體育產業“錢”途無量。一是體育場館建設和經營。2008年奧運會將使用37個比賽場館和59個訓練場館,在北京的比賽場館達32個,其中8個是專門為2008年奧運會興建的。僅這些項目,國家前期就需要投資160多億元。二是體育用品市場的開發。最新數據顯示,光是北京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等,價值就接近1.7億元。體育服裝也是商機,也許在2008的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登上領獎臺時穿的服裝只是一個品牌,但在其背后將是一場大規模的體育商戰。除運動員服裝外,全民健身運動熱興起所帶來的體育服裝需求也是巨大的。有人估算過,今后七年間,即使中國人平均每人只買一件價格20元而利潤在10元左右的奧運文化衫,文化衫批發行業的總利潤就達130億元。奧運會紀念品、吉樣物等體育小商品的營銷也是商機。奧運會紀念品在1997年曾給國際組委會帶來了2.13億美元的純利。三是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奧運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備物質形態卻有價值,能夠為奧運活動的主辦者、組織者、參與者帶來效益的一切體育無形資源。包括贊助體育活動,購買電視轉播權或網絡轉播權,購買體育冠名權、冠杯權,壟斷廣告代理,借名星造勢,開發特許使用權產品。無形資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如現在已有30多家企業與中國奧委會簽約,獲得了長城加五環商用徽記的使用權。奧運會至少有10到20個大贊助商提供贊助,每一個贊助商將提供5000萬美元的贊助費,還會有3倍于這個數字的廣告投入。四是促進全民體育消費的增加。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67.9%的城市居民喜歡體育運動;71.4%的居民通過電視關注體育運動;32.9%的居民在體育服裝上有支;出30.2%的居民在體育書、報、刊上有支出;7.2%的居民購買過體育賽事門票。如今,全國各大城市運動場所格外火爆,體育用品淡季仍然熱銷。申奧的成功、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將更大地刺激體育用品市場,體育產業遇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好商機。
5、旅游商機。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將使中國的旅游業發展進入新紀元。美國高盛公司估計,從二OO二年起到奧運之年,中國旅游業由于奧運會直接增加的旅游收入將超過1500億元。這期間,將有大量的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將有更多的體育比賽在中國進行,從而帶來更多的運動員和游客,使旅游業進入大發展的階段。旅游景點的改造,旅游精品街的建設,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旅游人才的培養,星級賓館等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都將進入實質性階段。體育旅游、生態旅游和人文旅游也將越來越有吸引力。
6、建材商機。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我國建材業影響較大,一系列體育場館、城建等各項基建項目會在短短幾年間上馬,建筑材料這一先行受益產業無疑商機無限。奧運場館建設要求建筑材料必須滿足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建材企業提供給奧運場館的材料必須是綠色、環保的,要能夠回收和再利用;第二,為了做到與國際接軌,要把最先進的建筑材料用到奧運設施的建設上;第三,要重視隔音、節能材料的研究和開發,未來的奧運村將會大量使用這種材料。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場館設施的建筑材料隔音性差的問題,特別是奧運村的運動員公寓,隔音效果不理想,導致運動員之間相互干擾,影響休息。建材企業要抓住機會有針對性地開發出一批隔音效果好且適用于體育場館設施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