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就業商機。歷屆奧運會在就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舉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失業人口壓力。漢城奧運會為服務業提供了16萬個工作崗位,為制造業提供了5萬個崗位,為建筑業提供了9萬個崗位。而為籌備2000年奧運會,澳大利亞到1999年就已經增加了15萬個就業機會,其中2萬多人投入了設施建設,超過10萬人被雇傭組織各項賽事。北京市整體勞動生產率、資本和技術的密集程度以及勞動力價格都低于發達國家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因此主辦奧運會在帶動北京地區就業方面的作用會更大。奧運申辦成功將在今后7年每年為北京增加至少30萬個就業崗位,8年累計預計增加就業崗位200萬個。奧運會帶動最大約將是建筑業、房地產業、環保業、電子信息產業和服務業。專家認為,增加的這些工作崗位并不限于對簡單勞動力的需求,白領的就業機會也將大大增加,環保、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都將是北京大量需求的。根據奧申委申辦報告中所列的現金流量表分析,帶動就業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年2009年的6年間,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10、文化發展的商機。歷屆奧運會都是主辦地推銷自己文化的好機會。北京奧運會也不例外。已經發布的會徽和吉祥物都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設計。中國文化的發展將再次帶動全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熱,這也是中國向外國推銷自己獨特華夏文化的最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