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整合昌河 暗流涌動
cye.com.cn
時間:2008-4-14 14:27:39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周遠征 寇建東 我來說兩句 |
|
 |
|
新聞回放
航空系:褪色的汽車板塊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的核心資源正逐漸集中在“大飛機”計劃上,因此剝離非主營業務已成為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的必然選擇。
中航二集團在汽車資源上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哈飛汽車、昌河股份、東安動力。而目前中航一集團拿得出手的汽車資源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專用車、客車,以及汽車、摩托車零部件上面。這些資產的去留問題正在為業界所關注。 最近幾天,昌河股份(600372.SH)高層密集地召開會議,昌河股份董秘朱立志也少有的連續幾天不在董秘辦公室。“我不知道什么,但朱總這幾天都在開重大會議。”4月9日,昌河股份證券事務部一位女士煞有介事地對本報記者說。
在東風并購哈飛案即將塵埃落定之際,與哈飛同為中航科工(2357.HK)系的昌河股份去向成為業界關注最大的謎團(詳見本報2008年1月28日1740期報道《當“大飛機”撞上“大汽車”:褪色的汽車板塊》)。恰好此時,長安集團出現了,它會是陷入虧損狀態的昌河的新東家嗎?
風生水起
“什么?你說什么!”記者的提問讓長安集團副總裁朱華榮仿佛聽到了驚雷一響,他提高了語調,“據我了解,目前長安并沒有這樣(指收購昌河)的計劃。”他向記者強調,企業之間的并購要看“化學反應”,并不是簡單的算數疊加。
當事另一方,昌河股份的高層,一如不久前昌河股份董事長李耀的表態,對雙方合并一事給予否認,“我沒有聽到任何消息”。
難道這一切只是業界的猜測?還是另有“陰謀”。
記者多方努力,終于“撬開”了長安集團一位高層的口,這位高層人士明白地告訴記者:“從公司層面(指長安集團)來講,目前沒有實質動作。但兵裝集團和中航科工的確在接觸,雙方正在就長安、昌河合并之事進行商談。”
據記者了解,長安集團的母公司即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下稱“兵裝集團”),原長安集團總裁尹家緒,現任兵裝集團副總經理。而昌河的母公司為中航二集團旗下的中航科工,其原副總裁李耀現為昌河股份董事長。
“我目前不能過多透露這方面的信息。”雖然沒有具體提及合作一事,但中航科工汽車事業部副部長樊毅的答復明顯平和了許多;另據一位中航科工高層透露,中航科工的確有這樣的想法,但由于目前的“大飛機”計劃時間更緊迫,中航科工的母公司中航二集團正與中航一集團忙于整合,汽車業務的重組或許會放緩。
兵裝集團相關人士則直接拒絕了記者的提問。顯而易見的是,在這鍋飯并沒有做熟之前,中航科工和兵裝集團誰都不會輕易揭開蓋子。 深入幕后
其實,長安集團整合江西江鈴才是這一切事情的緣起,當時似乎已經注定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2004年的10月23日。一條公告突然出現在長安汽車網頁上:10月22日,某報聲稱,“福特將整合江鈴這一任務交給了長安汽車”,本著對公司全體股東負責的原則,公司董事會現將有關事項說明如下:1.公司與江鈴汽車集團公司高層互訪是常規性互訪;2.公司與江鈴汽車集團公司就合作重組事宜進行了接觸,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然而,一周之后。2004年10月30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再次發布公告稱,已于10月28日與江鈴汽車集團簽訂協議。
對于這一周來的如此快速變臉,記者曾經與長安汽車直接溝通。長安汽車有關人士委屈地說,當時我們還沒有確定協議內容,所以不能怪我們臉變得快,的確是我們不敢亂說。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