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飼料業面臨兩極分化
上述專家表示,飼料業需要養殖業作支撐,去年國內飼料行業比較低迷,主要就是因為畜禽存欄量不多,市場需求不強所致,超過半數的飼料企業盈利都不太好,不過今年逐步進入恢復階段,預計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明年上半年要比今年好。
目前,飼料業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工業部門。2007年,中國飼料企業已達15500多家,從業人員逾50多萬人,總產量突破1.07億噸,成為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
湯瑋亮表示,盡管原料價格上漲給飼料行業企業帶來一定壓力,但從行業來說,飼料行業行業容量仍在不斷增長,作為一個規模經濟的行業,飼料企業如果想做大,必定會通過收購不斷提高規模化生產水平。
而新希望集團和通威集團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公司董事會層面未曾有過與正大農業資產轉讓等相關事項的接觸,對于未來是否會有收購事宜,稱不便透露。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負責人孫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飼料業正處于發展壯大階段,隨著企業整合的加速,強者會越強,弱者會越弱。不過他認為,即便該上市公司將農牧業資產剝離,也很難撼動正大飼料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鏈接
卜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由正大集團在香港注冊的公司,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正大集團就與國內飼料行業的幾大巨頭一同發展至今。
公開資料顯示,正大集團是泰籍華人謝易初、謝少飛兄弟于1921年創辦的知名跨國企業,目前業務遍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以外稱作CharoenPokphandGroup(卜蜂集團)。卜蜂國際農業業務主要包括,飼料、禽畜、農產品、貿易。
據悉,正大集團從農作物種子的銷售開始,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由種子改良、種植、飼料、養殖、農牧產品加工、食品銷售、貿易等組成的完整現代農牧產業企業,此后逐漸發展成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
在泰國以農業起家的正大集團在中國繼續把農業作為自己的主業,在中國培育起了一個新興行業――飼料業,成為國內飼料行業的龍頭企業。
而與此同時,飼料行業的另兩大巨頭就是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和劉漢元的通威集團。據悉,新希望集團始于中國改革開放全面起步的1982年,從種植、養殖起步,并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隨后的8年時間里,他們創出了中國最大的本土飼料企業集團--新希望集團。而通威集團則是生產、銷售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主要側重于水產飼料。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80年代發展起來的飼料行業,目前,行業集中度正處于不斷上升的態勢,并不斷向規模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