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房地產調控影響,碧桂園轉變發展策略,大力投身建設二、三線城市經濟適用房
一再聲稱 “受地產調控影響不大”的碧桂園已轉變發展策略,開始大力度地“迎合”政府。
昨日,碧桂園(02007,HK)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碧桂園將在全國范圍參與建設保障性住房,已在全國20余個地區進行了項目的調研。”
全國參建經濟適用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碧桂園首個經濟適用房項目早已于2008年5月在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動工,可望于2008年10月竣工。
據悉,該項目建筑規模超8200平方米,建成后將有136套房子由當地政府定價并向符合申購條件者發售。
碧桂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碧桂園將積極參與到各地方的經濟適用房建設當中去。”
6月10日,廣東省惠東縣城泰園片區經濟適用房廉租項目建設已正式啟動,該項目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共建設住房990套,總投資約1.29億元。工程首期300多套于2009年初交付使用,其余在2010年、2011年兩年內建成。
據悉,對于惠東縣泰園片區“兩房”建設項目的作用,政府方面希望,“該工程實施將進一步健全惠州的住房保障體系。”
碧桂園集團旗下的廣州市花都碧桂園物業發展有限公司被確定為惠東縣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項目的建設投資單位,“該公司為此墊付了2億元啟動資金。”官方消息說,此項目是通過公開招標程序確定開發商的。
上述碧桂園負責人進一步介紹,“目前,碧桂園已安排專門部門著手跟進參建經濟適用房事宜,向所有立項項目(建成或待建)所在地的政府呈上碧桂園參建經濟適用房‘投資意向函’。”
公司已派專人對多個經濟適用房項目進行實地考察,部分項目已著手進行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項目規劃設計、戶型的優化配比等。
記者了解到,這些項目分布于內蒙古滿洲里、廣東惠東、增城、順德等二十多個地區,碧桂園說,已經“得到這些地方政府的積極回應。”
意在擺脫開發壓力
碧桂園方面表示,參與相關經濟適用房建設,“碧桂園擁有充裕的資金,能夠確保項目工程進度;下屬機構涉及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從設計、規劃、工程、裝修等環節都有非常成熟的開發管理團隊在運作,能夠最大可能節省建造成本。”
不過,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碧桂園如此大張旗鼓地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是因為“楊惠妍已感受到了政府保障型住房政策的壓力。”
陳晟表示,2008年,在二、三線城市,地方政府推出來的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規劃區域,與碧桂園在當地的項目多有重合。
“這將造成所在城市人群的消費預期的改變,保障性住房臨近區域的交易量可能出現明顯下滑,價格也將出現跳水。”陳晟對碧桂園在各地樓盤的銷售前景表示了悲觀。
“而這也是此前市場普遍擔心碧桂園2008年的銷售前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市場分析人士認為。
4月21日,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曾表示:“雖然北京、上海的樓價去年上升幅度大,但對比香港樓價仍有一大段距離,加上宏調主要影響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樓價仍然很低,樓價仍有上升的空間。”
楊國強還指出,碧桂園購入地皮的每平方米樓面價低于300元人民幣,成本所占的比例較小。加上集團著重投資二、三線城市,例如去年于重慶投資,當時平均每平方米房價為2100元,現在房價已升至2900元,因此宏觀調控對公司的壓力不大。
楊國強此話原因猶存,碧桂園第一大股東楊惠妍卻選擇了“通過參與建設保障性住房來應對地產調控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