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獨大”無根本改變
“根本性步伐沒有邁開,還是一家獨大,壟斷了檢測市場。”國家認證檢測機構、深圳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主任鄧志新說,新檢測政策只是做一些小調整,效率問題也沒有效解決。鄧志新舉例表示,他們承諾進網檢測平均時間縮短至8個工作日內,但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他們并沒有交代整個流程要多久,沒有承諾什么時候能夠讓手機廠家拿到入網許可。那是兩碼事。如果廠家最終還是要兩個月后拿到證書,那跟以前有什么區別?他還認為,價格即使降低50%,還是太貴了,“項目本來就不多,也沒有太多高科技含量,業內都知道”。
“政府應該只管游戲規則,不要參與游戲,不要搞一家壟斷。政府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各檢測中心資質的認定上,而不是手機本身。”鄧志新呼吁,深圳手機業需要市場化運作的檢測中心,而不是衙門化的檢測中心。
還有一位行業人士表示擔憂:深圳檢測中心的設備明顯不如北京的齊全。即使承諾8天內檢測完畢,但是那么多廠家和手機,深圳也未必檢測得過來,廠家還是要排長隊。而且在深圳檢測完畢,入網的問題還是跑北京,一來一回得浪費多少時間,耽誤多少商機?
據記者了解,除了南方手機檢測中心,深圳還有多個具備較高技術資質的檢測中心,但由于沒有獲得工信部的授權,這些實力機構只有走民間路線。
深圳檢測體系蹣跚起步
這次“破冰”,并沒有讓深圳的檢測中心逃避尷尬。早在今年3月,福田區政府與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共同牽手,南方第一個手機檢測中心落戶上沙創新科技園,與北京形成遙相呼應之勢。按照原有設想,眾多珠三角手機企業可選擇深圳,減少長距離奔波之苦,手機檢測的成本將降低,手機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也將縮短。同時,手機檢測實驗室還將有助于支持政府打擊“黑手機”市場。但是,成立近半年的深圳檢測中心一直默默無聞,沒做到預想的職能。有知情人士說,設備不足、工信部不肯完全放權都是深圳“無為”的原因。
從本月起正式施行的手機進網檢測業務,雖是蹣跚起步,但讓深圳的手機產業邁向檢測體系和認證的正規。諸多有識之士寄望表示,深圳應為本地及周邊企業的手機進網、國際認證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大大縮短深手機企業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節省檢測費用,進而整體提升深圳手機產業的競爭力,讓手機之都名副其實。
電信研究院南方分院負責人還表示,工信部電信認證中心日后也將進駐南方分院,辦理進網審批手續,使進網審批職能延伸到地方。不過,從目前跡象看,這一步距離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