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藝術北京2008”,場面與去年相比更加熱鬧。沒錯,來看展覽的大多是看熱鬧的,這景兒有點兒像幾年前的中關村電腦購物節和這兩年的車展,人們似乎對拿展覽上的宣傳單和展位上的贈品更感興趣。估計也就是藝術現在還沒有發展到要雇模特的級別,不然這長槍短炮對著展臺不拍畫光拍人的肯定也少不了。
的確,雖然這里有來自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家畫廊云集,其中中國的畫廊更是占了絕大部分,而特殊經濟環境造就的藝術品氛圍也讓人們對看“藝術熱鬧”的熱情更加高漲,但靜下心再來看一看,在藝術逐漸走向大眾化的今天,大眾對藝術的俗望健康嗎?中國的畫廊和它的老板們健康嗎?
畫廊現狀:真正的不多專業的更少
“具有外國血統的斯諾克臺球是一項非常紳士的運動,在它特有的規矩中,要求‘有端正的態度和良好的舉止’,就是表明這一運動的紳士風格。可是,引進到中國后卻成了一項非常普及的平民化的運動,不管在多么邊遠、貧困的小鎮的路邊上,都可以看到光膀子、穿拖鞋打球的人。這種多樣化以及平民化的表現,正好像今天的中國畫廊業的現狀。”不愧是理論家,陳履生的這番話露骨地道出了中國畫廊的現狀,同時也從中折射出了當今國人對藝術追求的真實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