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今年中國發生的多場巨大災害時,張簡表示,在發達國家,由于人們的保險意識比較強,民眾的投保率比較高,整個社會應對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強。譬如在美國9·11事件中,大部分風險都是經過保險公司以及全球性的再保險機制分散到世界各地,所以在災難發生后,商業保險公司就能迅速進行理賠,重建工作就可以迅速展開,保險的作用就得到了最好體現;而目前在國內,災難發生后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救濟和民間捐款,商業保障機制還沒充分地建立起來。
“現在,我們看到國內保險業發展很快,可當發生災害的時候,保險業發揮的作用卻有限。原因就在于我們購買的保險保障相對不足,或者購買的保險沒有回到保險的基本意義和功能——保障。”他表示,相對保障型保險產品而言,投資型保險產品的保障是相對較少的。
重視銀保期繳
據了解,保險繳費方式有兩種:期繳與躉繳。期繳是指分期支付,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有年繳、半年繳、季繳和月繳多種形式;躉繳則是指一次性繳清保險費用。記者了解到,在銀保渠道中,期繳保障型保險是中美大都會的獨特之處。
張簡表示,保險公司經營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獲得利潤。一般來說,期繳的利潤高于躉繳的利潤。許多公司采用躉繳繳費方式,那么他們的保費在第一年會很高。而選擇期繳方式的保險公司雖然保費不高,但其利潤卻會比其他公司大。“為什么國外的保險公司歷史可以做到100年甚至200年以上,就是因為他們累計了很龐大的續期保費。龐大的續期保費成本是比較低的,大部分都是利潤。保險公司一般要到七年以后才會賺錢,就是這個道理。”張簡認為,一個保險公司如果沒有續期保費,會變得很難維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