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Google先期將提供400臺左右的計算機,并計劃最終在多個地點裝備4000臺計算機,這些計算機與6所美國大學相連。兩家公司將投資建設多個大型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學生們可用互聯網進行遠程編程和研究,這種方式被稱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在新模式下,計算業務將日益遠離個人桌面和公司計算中心,成為一種通過互聯網處理的服務。
兩家公司提出了“云計算”編程技術。“其實云計算編程技術不難理解,就是編程人員將在互聯網所提供的軟件、硬件上寫程序,或者是通過互聯網上提供的計算資源進行協同研究,而本地的主機好比你進入這個互聯網的界面。”IBM的工程師這樣解釋道,而此時的互聯網資源即云計算。
這一計算模式頗受高校學者們的歡迎,因為它帶來了計算設備成本的節約。不僅僅是學術界,連企業界也早就接觸了類似的變化。只要稍加觀察各云計算巨頭的下一步計劃,就可以發現,Google、Salesforce等企業都在倡導“平臺及服務”,即他們搭建云計算平臺,企業可以在“云”里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并把它推向最終用戶。
IBM的創立人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世界上所有的軟件都將裝載在這5臺電腦里,其他人呢,只需要一根網線,連接上,“享受”就好。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講中則稱,個人用戶的內存只需要640kb就足矣。
據云計算的推崇者們解釋,在日后的軟件開發中,程序員不必在本地安裝軟件,也不必在本地配置多大的內存,只需要打開網絡,在“云”上租用合適你的CPU、存儲以及軟件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