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網絡媒體整體實力大幅提升。關于奧運報道權的爭奪早在2005年就拉開了序幕。當搜狐以高額標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唯一互聯網內容服務贊助商時,新浪、騰訊、網易等并不甘將這難得機遇拱手讓人,而是以聯盟的形式來回應搜狐的專美。各大門戶的傾力加盟,讓奧運期間的網絡媒體報道競爭更加激烈,無論是報道的場次數量和實時性,還是報道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性,各大門戶都顯示了極高的水平。尤其在原創內容的采訪和制作上,網絡媒體也顯露出鋒芒,再加上視頻直播、即時消息提醒、在線互動等功能和服務的實現,將一個更加充實、全面的奧運會通過互聯網展現給了用戶。這一點說明的不單單是中國網絡媒體報道能力的提升,而是從技術到內容的全面提升。
其次,在強大的網絡媒體引導下,中國網民的習慣也得到了巨大改變。根據賽迪顧問針對網民奧運期間訪問行為的調查和統計發現,80.3%的網民主要通過互聯網獲得奧運相關信息,其中69.5%的用戶認為即時消息提醒為獲得實時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68.4%的網民通過互聯網在線收看或者點播奧運比賽,其中年齡在25-35歲之間的上班族成為主力;52.2%的網民參與過網上奧運話題討論、競猜以及寫博客等。這一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互聯網已經成為網民了解奧運、觀賞比賽的重要渠道,而網絡的互動性、個性化也增強了網民的黏性。
第三,奧運帶來了廣告價值的提升。2008年奧運會是互聯網首次在如此大規模的國際體育盛會中展現實力,互聯網極高的傳播效率和用戶點擊率的背后,顯示的是商業價值和廣告價值的提升。很明顯,廣告主們已經關注到奧運帶來的網絡傳播的價值。據賽迪顧問統計,2008年Q2網絡廣告規模增長超過40%,而奧運帶給網絡廣告的激勵作用,并不是暫時性的。通過奧運會,互聯網的傳播效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展示,使更多廣告主深刻認識到網絡廣告的商業價值,而這一影響,將會是長期的和深遠的。
第四,奧運會為電子商務提供了重要動力。奧運會和殘奧會大量采用了網上訂票的模式,據統計,北京奧運會官方票務網站在正式開通的短短一天時間內,網站點擊量就達到46萬人次,注冊用戶達到3萬人。700萬張奧運門票的銷售影響的不僅僅是700萬觀眾,而是刺激了十數億中國人的電子商務神經。奧運網店的成功運作更是將奧運點燃的電子商務熱情進一步延續下來,奧運會閉幕后的8月25日,該網站總點擊量達105.4萬次,訂單852單,刷新了單日總點擊量和日訂單數量的紀錄。
透過奧運會,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基礎網絡設施的改善以及網絡媒體之間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已經向全世界證實了它的實力和商業價值,并且為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