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提前出版搶占先機
說到《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這本書,還有件有趣的事。該書作者保羅·克魯格曼今年10月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中文版的推出可以說是時機恰好,正踩在點上。很多人都在納悶:中信出版社怎么“押”得這么準?周百平笑著說:“我們根本就沒有押寶,這完全是個意外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不像文學獎那樣引人注目,出版社一般都不會為經濟學獎獲得者“押寶”,而且也很難“押”中。在如今財經類圖書熱門的背景之下,克魯格曼的獲獎也為該書增加了一大賣點,很多書商點名要這本書。中信出版社已經調整了出版計劃,本來打算陸續推出的40多本關注經濟熱點、金融危機的書,現在都要搶占先機,提前出版。
這類書還能“熱”多久
財經類圖書的“風向”似乎轉得特別快,去年證券投資類圖書熱銷,今年股市“跌跌不休”,這類書的銷量也直線下降。而宏觀經濟類書原本不太引人注目,今年一躍成為財經類的“領頭羊”。經濟大潮的起起落落,在財經類圖書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孫太清認為,今年雖然還沒有出現像《貨幣戰爭》、《水煮三國》那樣銷量過百萬的超級暢銷書,但有些通俗易懂的大眾財經書已經漸露“暢銷相”,如《七天讀懂宏觀經濟》、《看不懂的中國經濟》等。今年的深圳讀書月推薦書目,《看不懂的中國經濟》也名列其中。
在如此多變的形勢下,關于宏觀經濟、金融危機的書還能熱多久?恐怕誰都無法做出準確的預測。周百平說,有專家預言,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會持續。如果是這樣,至少一兩年內,這類書應該都比較受關注。王磊則認為,如果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快速發展,不受金融危機太大的沖擊,再過半年,大家可能就不怎么關心這些書了。
跟風不如堅持經典
一哄而上、跟風出版是出版界的痼疾,《誰動了我的奶酪》引來一大串“奶酪書”,《水煮三國》帶出一堆“水煮”雜燴。宏觀類財經書走俏,也引來眾多出版社來“分蛋糕”。在中心書城,記者就看到了三本《糧食戰爭》,分別出自三家出版社,作者一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英國,還有一本是國內作者寫的。與此類似的Cye.com.cn還有一本《石油戰爭》和《石油大博弈》,名稱不同,觀點大同小異。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吳曉波對《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這本書印象比較深刻,而市面上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大眾財經書,在他看來信息量都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