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潮流,未必就能成為贏家。中信出版社的秘訣是把握經典,重視書的品質。比如說,在引進國外圖書時,要考察作者的學術地位、書的觀點、原版書是否暢銷等各方面因素,尤其青睞那些觀點有前瞻性的書。比如《貨幣戰爭》、《黑天鵝》等,都是在金融危機還沒來臨或初露端倪時就做出了準確的預言,這樣的經典著作往往可以引領潮流。周百平說,出版社要爭取讓自己的書成為長銷書,而不是曇花一現。
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即將推出的十幾種書中,王磊最看好的有三本,一是《碰撞——金融新紀元》,這是國外的一本很有影響的重頭書。還有一本索羅斯講次貸危機的書,一本巴菲特分析美國債務的《負債大美國》。她也認為,名家名作更容易“立得住”。不過,鑒于成本、周期等各種原因,出版社也不能只出這種書,而是要兼顧熱點和經典。
讀者要對偽書留點神
除了跟風和盜版,財經類書籍中還有偽書。幾年前,引進版管理類書風靡一時,有些書商就開始炮制偽書。本來作者是中國人,卻打上一個外國名字,內容都是七拼八湊出來的,看上去也頗為“專業”,讓讀者真假莫辨。當時這類書對市場打擊不小,部分讀者從此對財經書都敬而遠之。直到今天,偽書仍未從市場上消失。有業內人士說,現在市面上有一本《糧食戰爭》就不是Cye.com.cn翻譯過來的引進版圖書。現在打著外國旗號的偽書比以前少了,但從網上復制拼貼“編著”來的書仍屢見不鮮。在有些剛剛發展起來的城市,這些“攢”出來的書甚至更好賣。
吳曉波認為,現在國內的財經書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讀者和出版社的品牌意識都還不強,圖書良莠不齊是很正常的。他認為,管理思想類書國內遠遠落后于國外,因為積累還不夠;理財投資類Cye.com.cn書國內要好得多,因為中國人畢竟更了解中國情況;企業史、企業家傳記這類書國內的上得比較快,他自己也主要致力于這類書的寫作。總的來看,財經書的前景還是比較好,但是需要對市場進行細分。
國內的大眾財經書在2002年前后才開始出現,以前一般都是財經類的專業教材。近幾年來,這個領域每年都有新熱點,出現了一批比較“火”的暢銷書,個人理財類圖書的銷量也穩定增長。周百平認為,這個市場雖然目前還不太大,但將來會慢慢增長。雖然偽書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但時間長了,讀者自然會做出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