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藝術天價做局”的謊言被戳穿,成為媒體上最初的一點火星之后,加之金融風暴適時的到來,沖洗去了中國當代藝術界原本帶著反叛色彩而顯得高尚的包裝,得到金錢資本“高抬”的一些藝術品的價格又重重落到了地上。評論家羅伯特·休斯曾經說:藝術殘存的作用“就是要作為投資的資本”。當資本撤了,或者說資本猶豫了,那么,中國藝術界的寒冬是不是就此降臨?在風潮中應運而生的那些畫廊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循序漸進、以學術帶動創作
當代藝術對價格轟動效應的依賴如影隨形,在這個什么都行的文化中“先鋒派”這個術語的意義已經蕩然無存。但采訪國內最活躍的影像藝術家汪建偉時,并沒有聽到他Cye.com.cn大談藝術市場和價格的問題,與邱黯雄聊天的時候,也沒有聽到關于藝術市場的只言片語,每年26場國際展覽的楊福東更忙于新作品新風格的構建。他們只不過走的是一條循序漸進、以學術帶動創作條件的成長,而不是一條價格暴漲的道路。
即將舉行的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上,楊福東和楊振中依然會是上海香格納畫廊的主打明星藝術家,作品以影像和行為表演為主,不會有當代油畫。“我們想安靜一些。”1996年就入駐上海的香格納畫廊主人勞倫斯說。相比較去年瑞士巴塞爾博覽會上申凡的霓虹燈作品一件賣出10萬歐元的價格,今年的美國之行,確實相對安靜了很多。
勞倫斯透露,楊福東的作品價格在兩三年之內的浮動并不大,楊如今簽約的紐約畫廊的經紀人早在1989年就曾經歷過這樣的市場泡沫,他以自己的切膚之痛警告過勞倫斯,“價格不要上得那么快,每年翻上兩倍的價格非常可怕。”
藝術不是穩定的商貿活動
藝術品不是每天必須買的面包,不是每時每刻必須呼吸的空氣,所以藝術品交易也不是一項穩定的商貿活動。
剛在上海汾陽路上開設中國分號的美國著名JAMES COHEN畫廊透露,紐約切爾西已經有十分之一畫廊關閉,因為西方財政年度的結算以3月底為界限,到明年3月,將有三分之一多的畫廊關閉。
上海畫廊集中區域莫干山路50號按照慣例,房租每年上漲10%,今年,M50的主人上海紡織控股集團春明粗紡廠明確表示,明年不漲房租,甚至可能還要跌一點。莫干山路已經有一些藝術工作室陸續搬出,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南匯大東方畫家村為藝術家提供的兩年免租期的信息,對其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同樣身處莫干山路50號內的愛普生影藝坊背靠打印機主業,屬于不盈利機構,也不進行作品買賣,但是寒冬的感覺依然在其周圍彌漫。越來越少的預算,周圍幾個藝術家的工作室陸續遷出了莫干山路,“暴漲的價格讓中產階級以上的那些人買不動這些畫了。”影藝坊館長王峻說。
入住莫干山路了兩年多的東籬畫廊有臺灣和香港的資金背景,畫廊主人說:“今年有6-8場個展和聯展,比去年還多一點,與明年持平。”展覽和藝術家的選擇是畫廊最重要的部分。因為金融風暴,收藏家變得保守,歐美收藏家更保守,不管是哪一個類型的收藏家,選擇藝術品都更審慎。“當代藝術品不是那些簡單政治符號的拼貼,而是用現代的藝術語言來創作。好的藝術家價格不會上下波動得非常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