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源于心理問題?
現在的安靜,對于新藝術家來說可能面臨著更艱巨的困境,這樣的情況可能持續兩三年。對于上海M50的香格納來說也是如此。藝術市場的泡沫在于近幾年大量涌入市場的買家只看價格不看作品,“一幅作品今年賣2萬,明年賣5萬,他們就覺得是好作品。泡沫里賣的都是那些簡單的作品!眲趥愃拐f,“經濟危機使大家對于手中捏著的那點有限的金錢開始謹慎,泡沫時期依然在堅持認真創作的藝術家就在大浪淘沙般的退潮中顯現。泡沫誕生的重災區是那些沒有潛力,沒有美術館專業展覽的經歷的藝術家!
而曾擔任藝術媒體主編,現任匡時拍賣公司尤永卻認為泡沫之說“不能一概而論”,泡沫存在于“圖示性比較強,重復生產的作品”。而對于今年藝術冬天的恐懼,90%源于心理問題,“強勢媒體的錯誤引導導致信心下降,導致‘病毒說’擴散,導致投資者觀望不前!痹谒难壑校囆g市場規模小,影響大,屬于小圈子活動,“一年藝術品交易公開市場綜合交Cye.com.cn易量比不上股票市場最差的交易量,當代藝術在其中所占份額更少,交易額每年30-40個億,涉及人數也不是很多!庇霉善鼻圖般的方式來分析藝術市場是拍賣人士的常用方法。當藝術成了商品,瘋狂的經濟壓力會“催生”更多新奇的商品,為了銷售額,美學的創新和試驗都被賦予一種日益重要的結構功能和地位。
是洪水猛獸也是商機
“因為一些天價操作搞不下去了,一些沒有資金和學術實力的畫廊會被淘汰,一些藝術家談合作也不會漫天要價,會變得比較好合作。他們明年的計劃是壓縮開支,多做一些不掙錢的學術展覽,每個展覽拉長展期,明年是一個樹立學術品牌的逆流而上的好時期。”藝術評論家朱其說。
同樣身處金融危機漩渦,有人將其視作洪水猛獸,有人偏偏當作商機,“頂風作案”趁此機會開業的新畫廊一個個悄悄地在上海的各處如頑強的小草般萌芽生長。
近一個月來,常熟路淮海路口的延畫廊,定西路上占地1000平方米的CANART空間,虹橋路上的思竹畫廊等等紛紛在這個蕭條的初冬或大張旗鼓,或由圈內人士悄然相聚地低調開業。經濟危機大潮席卷也裹挾著機遇,房租勢必更趨低廉,人工勢必無法與繁榮時期相提并論,相應之下畫廊的經營成本也不如Cye.com.cn經濟火熱時代那般高不可攀。以思竹畫廊為例,占據虹橋地區一整幢三層樓房,租金1年50萬元,同樣的地段,在金融危機之前這個價格是不可想象的。思竹畫廊藝術總監白莉莉介紹:“我們有一個最起碼延續三四年的長期計劃,而且只有4個簽約畫家,至少我可以保證這一點,所有我這里出售的畫作絕無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