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嚴峻的是,由于日元升值導致日本電子巨頭們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產品價格競爭力持續下降,尤其是在韓元貶值的情況下,其競爭力顯然已大大落后于三星、LG等韓國消費電子企業。同時由于歐美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的萎縮,索尼的液晶電視、數碼相機等業務市場占有率也明顯下降。
不過,對于善長精耕細作和不斷創新的索尼來說,2008年還是創造出了VAIO筆記本電腦和α單反相機兩個市場奇跡。隨著索尼P系列“酷袋”筆記本年初在美國CES上的驚艷亮相,索尼的“VAIO”品牌的Cye.com.cn電腦風行亞洲,并領導了全球家用電腦的時尚潮流。而α系列單反相機的上市,也一舉打破了佳能、尼康雙雄壟斷的市場格局,迅速蠶食高端數碼相機份額,確立了三足鼎立之勢。
而索尼只不過是限于全行業虧損境地的日本消費電子業的一個縮影。
中國因素
“我們的敵人除去經濟衰退外,還包括我們的挑戰者和我們自身。”2月18日,佳能(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小澤秀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在2008財年的下半年,因為外部經濟環境因素和行業競爭加劇,佳能市場表現并非上乘,不過其在中國市場依舊獲得20%的銷售成長。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佳能的市場重點都放在北美以及日本,這種布局固然能帶來強勁的利潤,但一旦這些市場出現下滑,對于整體業績的影響巨大。”小澤秀樹表示,他正在努力向日本總部申請更多對中國市場的支持和優惠措施。在他看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已遠非人們熟悉的“金磚四國”可以定義,“現在的中國市場,應該是等同于北美、日本市場重要性的"佳能三極"之一”。
而對于索尼來說,中國市場在2007年就已經成為了僅次于美國市場的“第二大海外市場”,2007年索尼中國公司的銷售收入達到51億美元,按照索尼公司的預測,2010年索尼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將突破100億美元并實現戰略盈利。
索尼中國總裁永田晴康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金融危機肯定會對中國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索尼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對中國市場的潛力和前景充滿信心,尤其是2008-2011年是中國的數字娛樂業和消費電子業向高清網絡化過渡的重要時期,產業升級和消費需求會帶來巨大的商機。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研究員、企業發展戰略專家秦合舫指出,實際上中國因素已經不止一次幫助日本擺脫經濟危機。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03年,日本對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區、中國臺灣Cye.com.cn地區貿易收支實現順差274億美元,折合為3.26萬億日元,這種增量在當年日本經濟2.5%的增長當中占有0.7個百分點。而2001-2003年這段時間,正是日本經濟由90年代長期衰退、低迷到出現轉折進而復蘇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