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產業舉足輕重
發改委認為,上述十個行業中,有的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其中九個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約占我國稅收收入的40%,直接從業人員約占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的30%,將近60%的上市公司集中在這十大產業中。
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國際化面臨的發展和建設任務艱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這些行業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如果上述十大產業形勢能夠穩定的話,中國的財政、稅收、就業以及“三農”形勢就能基本穩定。
保增長、增后勁作用毋庸置疑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刺激這些行業自身的需求。他舉例說,上萬公里的高速客運鐵路建設,核電、常規電力、鋼鐵和煉油行業的建設項目將為裝備制造業帶來可觀的商機。為擴大居民消費,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補貼等措施。今年用于家電下鄉的財政補貼資金有200億元左右,據商務部測算能拉動約1500億元的農村消費,加上補貼農民購買農用汽車等產品,可望拉動上萬億元產品的消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表示,短期來看,這些規劃有利于解決相關產業目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緩沖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長遠來看,將對中國產業技術升級改造、結構調整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崔大鵬認為,上述規劃產生的最大作用是將帶動整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即從“出口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從生產、流通、政策、標準等方面全面進行優化和升級。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這些規劃將有助于中國實現今年經濟增速達到8%左右的目標。同時,它將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升級轉型贏得戰略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