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地資產評估公司對各家小煤礦的資產評估結果出來:年產15萬噸的煤礦資產基本上在4800萬元左右。按照山西省的有關政策,此次小煤礦被并購的補償分三塊,資產、已繳納礦山資源費1700萬元的返還和其他損失補償,加起來每座投資億元以上的小煤礦能得到5000萬元—8000萬元的補償。“其實小煤礦要被整頓并購都是政府的政策,作為民營小煤礦誰都扛不住,之所以遲遲沒有跟政府和來并購的國有企業接觸談判,就是不愿看到寄托著自己夢想的三座小煤礦,就這樣一下子化為泡影,這太讓人傷心了”。黃益銚嘆了口氣說。溫州資本在寧武縣投資煤礦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溫州人在寧武縣投資的小煤礦一旦被并購,也將意味著溫州500億元民間資本筑起的500多座煤礦可能全軍覆沒。
汾西煤礦集團參與并購工作的張先生說,從目前國有企業并購小煤礦的底線來看,全部按照資產評估公司的評估來給小煤礦主補償是不可能的,還要打一定的折扣,另外補償款一次性付給被兼并的企業也不可能,只能是先付一部分,而后分期付款。
溫州資本曾是山西煤礦
最著名“民間資本”
黃益銚的家鄉在溫州市平陽縣水頭鎮,該鎮幾乎每年都要受到洪水的侵擾,再加上這里人多山多地少,為了生計,早先年,許多平陽人到山西下礦井挖煤。上世紀80年代初,黃益銚的岳父跟許多溫州人一起來到山西下礦井挖煤。
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國家對煤炭資源的放開,許多溫州在山西挖煤的人開始以承包、聯營等形式投資煤礦,承包年限一般在幾年到幾十年不等。1996年,黃益銚岳父和幾位朋友一起,籌集了200多萬元,在山西承包了一口煤井。但是,當時煤炭的價格不僅非常低,還一路下跌,跌到了每噸僅10元。結果不到兩年的時間,黃益銚岳父他們就虧了400多萬元,結果不得不轉讓給了別人。而現在,同樣還是黃益銚岳父當年的那口礦井,評估價值已達到了5億元。
2000年后,煤炭的市場開始有所好轉,特別是2002年到2004年間,煤炭的價格一路攀升,焦煤每噸上升到近400元,再加上國家的政策環境又比較寬松,煤炭投資又一次被溫州人所看好,溫州資本也又一次涌入山西煤炭行業。到2002年,溫州資本已成為投資山西煤礦最著名的“民間資本”。一個在當時盛傳的數據顯示,溫州資本一度掌控了山西60%的小煤礦,年產煤炭8000萬噸,占山西省煤炭總產量的1/5、全國的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