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電子信息網絡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它不僅改變著傳統的商務活動模式,而且對產業間的融合與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新的市場格局和游戲規則正在形成。由于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作用,國際社會正在發生兩極分化,數字化鴻溝日益加深,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地區、傳統產業乃至弱勢社會群體將面臨更大的生存性挑戰。?
新的世紀是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世紀,在本世紀上半葉的國際競爭中,創造性地運用信息科技的能力將是培育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基于信息網絡的商務活動能夠跨越各部門乃至國家間的界限,因此,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些發達國家改善商業環境、促進經濟增長、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一般條件。對此,入世后的我國應從戰略的高度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進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一項長期基本戰略。
全球電子商務浪潮正在為社會帶來電子與商務兩個層面的變化,前者是商務手段在“用”上的變革,后者是商務內涵對“體”的演進。正如電子顯微鏡的出現使得人類對生物的認識從中觀到微觀、超大規模計算機的使用使得人類可以破譯遺傳基因密碼一樣,電子商務實質上是信息技術對傳統商務活動的一場工具性的革命。這場革命引發了一系列高科技成果的商業化應用。?
與電子商務相比較,傳統商務是高成本、低效率和粗放型的。其最大弊端在于生產者與客戶之間的信息渠道不暢,由于信息反饋周期長,結果常常導致經濟周期性波動,并影響宏觀經濟穩定。此外,傳統商務還容易在中間環節發生各種浪費,滋生腐敗。電子商務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商務活動的“直接化”和“透明化”。電子商務的“直接溝通”滿足邊際成本遞減法則,“透明化”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從而提高效率。值得指出的是,電子商務不只是將交易放到互聯網上而已,其重要意義在于,因交易過程、交易主體和交易內容的虛擬化,傳統的生產流程與經營管理模式都將得到再造。?
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電子商務在基礎環境建設、企業參與以及商務實踐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從一個側面有力地支持了我國信息產業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也為入世后我國實施第三步發展戰略,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調研結果表明,我國一些大中型企業在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改造企業傳統生產管理流程、開展在線交易等方面,已經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
然而,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社會信息化水平、尤其是企業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因此,從總體上來講我國電子商務仍處于起步階段。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占總交易額的比例較低。2001年,B-B交易的市場規模不足260億美元,B-C交易的市場規模僅為21億美元,二者均未形成經濟規模。此外,由于我國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形式以及經營模式等尚未與國外完全接軌,因此,企業文化的各種沖突導致了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歐美新型管理方法和工具在我國的應用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完全成功的例子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