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表明,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矛盾突出表現為:?
1.在宏觀層面上,政策法規不健全、標準不統一以及商務實踐的盲目性等,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缺乏統一的指導方針、發展規劃和實施戰略。盡管國家計委、經貿委、信息產業部等政府部門均出臺了有關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報告,但由于側重點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間的協調,顯得政出多門,難以落實;?
2.在企業層面上,由于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沒有注重流程重組與結構優化,因此,“用”與“體”依然是“兩張皮”。此外,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投資不足、人才缺乏等現象普遍存在,職業經理人制度有待完善;?
3.在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在線支付體系和物流系統信息化進程相對滯后,針對電子商務交易額90%左右的B-B支付還維持在互聯網上訂購,互聯網下支付的局面,絕大多數物流企業依然為勞動密集型,尚無法提供科技含量高、適應客戶個性化需求的IT物流服務;?
4.在軟環境方面,缺乏相關在線交易法律法規和政策,諸如電子簽名、電子合同以及有關電子商務活動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工作尚未列入國家立法的議事議程,社會信用體系發育相對滯后,經濟活動中失信現象、相互拖欠債務問題屢見不鮮,使一些企業對網絡化虛擬環境下的交易行為更缺乏信任感;?
5.在商業模式方面,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較少,商務活動網絡化所應該發揮的效益沒能與規模同步增長,泡沫明顯;在線商務信息資源與服務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均未進入有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在整體上仍在拖電子商務的后腿;?
6.在基礎設施方面,信息基礎設施瓶頸明顯,網絡能力嚴重閑置與重復建設并存。電子商務技術研發差距拉大,標準也不統一;平臺技術和解決方案大多從國外引進,以致電子商務應用上游在外、根基不穩。?
為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必須充分意識到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對我國社會經濟長遠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并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實現以效益為基礎的五個轉變,即:(1)從目前以技術驅動為主的套利模式轉變為以市場需求拉動為主的贏利模式;(2)將互聯網應用從以“玩具”型娛樂消費為主的Cye.com.cn模式轉變為商業和企業的“工具”型運用;(3)從單一的物理流通渠道或網絡銷售渠道轉變為“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鼠標加水泥”多渠道模式;(4)將信息孤島型的局部應用轉變為全球化、多平臺的協作模式;(5)將固定時間、地點的電子商務活動轉變為隨時可獲得的基于無線通信平臺的移動電子商務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