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國知名的旅游城市,一個特殊群體,加上一個特殊的酒吧。這些吸引眼球的字眼累加在一起,一下把大理市推到全國媒體的“風口浪尖”。“沒想到,我們會因為一個酒吧上了頭版頭條。”大理市衛生局局長李軍表示,男同性戀酒吧并非衛生局注資、主導開辦,而是從事“防艾”工作的醫院、醫生的自主行為。
昨晚9點,記者終于找到這個即將開張的同性戀酒吧。一排整齊的卷簾門早已緊鎖,這個特殊的酒吧并未營業。問起這個已紅遍網絡的男同性戀酒吧,旁邊的商鋪老板和一墻之隔的網吧服務員也是滿臉茫然:“沒聽說啊!”
酒吧選址可謂用心良苦:穿過繁華的大街,再轉進狹窄的小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家規模不小的網吧和一個閃著霓虹燈的酒吧。熱鬧燈光的盡頭是一棟5層樓的老式居民樓,男同性戀酒吧就位于居民樓一層的兩間“鋪面”,同排鋪面還有一家網吧。
酒吧外面,沒有霓虹燈,也沒有名字,就連門口一排新栽的翠竹也與普通的綠化裝飾無異。但“坐擁”兩家網吧和一個酒吧旁,人流量也不比熱鬧的街面差多少。
“酒吧大門的鑰匙由志愿者保管。”昨晚,酒吧負責人張建波也不能打開那扇特殊的大門。他說,兩間鋪面功能不一。一間為工作室,用于工作人員辦公,主要為男同性戀、吸毒人員、艾滋病患者等提供相關咨詢、檢查等。而酒吧也“只是同性戀者互相交流的一個場所。”
記者雖然未能一睹酒吧“內容”,但通過網絡照片和張建波的描述,酒吧內的裝飾都是他和志愿者設計、裝修的。酒吧內沒有隔斷的包間,是一個開放式大廳,還有一個供交流的舞臺。墻壁上懸掛的照片和裝飾品也回避同性戀的生活。“我們不想給同性戀貼上標簽。”
張建波既是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也是大理市艾滋病健康促進會的創辦人和領導者。原計劃今天開門營業的男同性戀酒吧就是在他的倡導、牽頭下開辦的。他介紹,大理在男同性戀中開展防治艾滋病工作是從2003年開始的。工作之初,尋找男同性戀成了開展工作的“攔路虎”。“人都找不到,工作沒有實際進展。”
隨后,在他的帶領下,民間組織資助50萬元,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出資100多萬元,在大理古城開設了一個專門工作室,打開了“防艾”工作的突破口。“這個群體才逐漸浮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