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點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說每一個區域網站要面對新的開放的互聯網的生態,找到自己的“天”和“地”,也就是區域網站發展的“天”和“地”。
“天”就是說因為現在都講云計算,或者說很多網絡的基礎、電子商務基礎,面向云端的一個部署,一個企業只有更好的把自己的網絡的基礎部署在云端以后,第一才能夠更加的靈活,第二成本更低,第三因為它是標準化的,在新對開放的環境里面,所以能夠更好的參與到這么一個縱橫交錯產業分工協作體系里面去,所以說找到自己的天。等于是每一個網站,就把自己放到一個更開放協作的一個互聯網生態里面去,然后自身的價值,包括資源、包括自身網站的數據的價值才能夠通過第三方的服務得到一個深度的挖掘和釋放,否則的話,一個網站自己它沒有能力把自己網站的所有資源和價值都能夠深度的挖掘和利用起來。
那么在這個方面的話,我們一直學習和參考的一個市場,比如說美國市場,有一家公司這個具體名字我忘記了,它已經做到什么程度呢?它也不像Google那樣去做企業云端的部署,或者是亞馬遜這樣的,它也不像我們國內的,比如中企動力或者萬網等等,來幫助企業做建站的服務。它做什么呢,就是你的一個企業,你要建一個網站,我可以用一些第三方的成熟的套件等等,就像phpwind這樣的套件來幫你把所有的東西都做好,做好以后一些日常技術層面的運營和服務,我也幫你做,這個實際上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網站建設和運營的外包,它和建站是兩個概念,它等于是作為一個技術的合作伙伴,長期的跟隨著這么一個網站一起走下去,而且這家公司的規模做的非常之大,據說是已經超過10億美金年應收的規模,這個就是在縱橫交錯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里面,這個分工已經細化到什么程度的一個體現。
從國內來講,這個過程我們認為才剛剛開始,包括IDC的部分,包括網站建設、網絡基礎的部分,包括電子商務的基礎套件的部分,包括相應的比如說一個發布系統的價值,CMS的價值,包括論壇的套件、組件的價值,大家對它的一個認識,以及基于開放的平臺的這種布局之下的這種價值的認知的過程才剛剛開始,那么從下一階段的發展來講的話,我敢肯定再過五年、十年以后,國內幾乎所有的網站,尤其是中小網站和地方網站,很多內容的管理和發布系統,包括里面社區的平臺、包括里面電子商務套件的部分,是不需要自己做的,或者更準確的講,是你自己做的東西就在你自己這行得通,放到一個更大的市場里面去,你去跟其他的網站進行分工協作可能都是比較困難的,為什么,因為你要做太多的修改,或者你要做太多的適配等等,各種各樣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