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是有關部門首次公開披露。去年7月香港《大公報》曾報道,國新辦當時下達通知,“要求各新聞網站取消現行的新聞稿件匿名跟帖或發帖功能,轉而實施實名注冊登錄制度,即網民在新聞網站注冊時必須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通過驗證后方可登錄跟帖或發帖,對新聞事件發表言論。”
此后,各主要新聞網站確是有所變化,網友需要登錄才能發言,但并不需要提供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和證明。
某門戶網站新聞跟帖工作的主管昨天對南都記者表示,所謂要求提供身份證明的說法只是坊間傳聞,去年明確下達的通知中只要求登錄后跟帖。
網絡互動環節逐步推行實名制 王晨說“網站電子公告服務用戶身份認證工作正在探索之中”,業內理解為這明確要對“用戶”、也就是網民進行身份認證,這也就是我們傳統上理解的網絡實名制。
講座中王晨還提到,“積極穩妥推行網絡實名制”“盡快實現網站實名制,全面實行手機實名制,逐步在網絡互動環節推行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幾年來網上一直熱議,而這次講話被認為是官方首次明確,網絡實名制確實擺在主管部門的日程表上。
王晨說:“網上問題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從互聯網技術本身特性看,互聯網是全球開放信息體系,只要我國互聯網與國際互聯網聯通,各種境外有害信息就有渠道和手段在境內網上出現;只要我國互聯網對公眾開放,網民的各種言論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網上反映。從我國社會發展階段看,當前我國處在社會轉型期、快速發展期、矛盾凸顯期,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網上。”
建議出臺《互聯網管理法》 王晨建議盡快制定頒布《<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實施細則》。抓緊修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規。盡快出臺Cye.com.cn《手機媒體服務管理辦法》,為手機媒體管理和推行手機實名制提供法律依據。加快對刑法、民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抓緊研究互聯網管理基礎法律,盡早啟動《互聯網管理法》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信息安全法》,明確網絡與信息安全法律的基本原則,明確各類主體的基本權利、義務和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