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班”亟待規范
對于考研培訓市場,國家能否進行有效監管呢?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的教育部門只負責考研培訓機構的教學行為,工商部門只管理考研培訓機構的市場行為。由于國家沒有明文規定,考研輔導機構究竟由哪個政府部門監督管理,從而使得這一行業長期處于一種“三不管”狀態,即教育部門不管、地方政府不管、工商部門不管。
近年來,教育部雖然一再對高校考研輔導班“叫停”,但社會上的考研輔導機構卻大有高歌猛進之勢。
據了解,教育部曾在2008年1月4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考研輔導活動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對發布虛假招生簡章(廣告)騙取錢財或管理混亂,社會影響惡劣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要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責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并對培訓機構進入校園張貼廣告、考試大綱編寫人員參與相關培訓等行為明令禁止。
業內人士認為,實際上,不少考研培訓機構對此“置若罔聞”,而教育行政部門對此也是抱著一種“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缺乏有效監管。
那么,日益龐大的考研市場究竟該如何規范?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考研培訓行業首先應該做到行業內的自律。培訓機構應該是教育機構,但現在卻完全做成了商業機構,只是當作掙錢的手段,而不是為了學生本身。
對此,相關人士建議,要想規范考研培訓班,需要在建立市場準入機制上下功夫,由管理部門對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認證,在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等方面作出硬性規范,這樣才能優勝劣汰,規范發展。在有效的管理機制形成前,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取締涉嫌虛假宣傳的“黑”培訓班。
就事說法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第七條第三款規定,廣告中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
② 教育部2008年下達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考研輔導活動管理的通知》中規定:考試大綱編寫人員、命題人員不得公開其參與命題、考試工作的身份,不參加任何形式的有關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補習和輔導活動;
③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考研輔導活動管理的通知》中規定:嚴禁社會培訓機構進入校園以張貼簡章、廣告等各種方式進行考研輔導培訓的招生宣傳和組織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