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子閱讀技術已經很成熟,研發時間大幅度縮短,這也是為何2010年有如此多的出版商宣布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品牌的原因。”國內某出版集團電子閱讀器研發人員說道。同時,他還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推出的眾多電子閱讀器均存在同質化競爭,由于大量的出版商涌入數字出版市場,加上漢王科技等先行者在這一市場的強勢,他們公司研發的電子閱讀器產品已經被無限期拖延上市。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電紙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飽和期。數字出版界專家黃華則曾表示,數字出版的真正盈利點實際在內容資源的建設上,“設備僅僅是數字出版盈利模式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目前很多出版社現在的數字化建設都很浮躁。”
電子閱讀器市場競爭趨于飽和,價格卻居高不下。如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推出的電紙書,其高達5000元的價格被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沒有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當前主流電子閱讀器市場售價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最低端的產品,售價也在千元以上,這與現實顯然存在較大差距。
“電子書閱讀器的暴利時代或將終結。”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玉山的觀點得到了大部分業內人士的認同。他認為,目前我國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依然稱不上成熟,很多與之有關的商業規則還沒有建立,相關技術還受到一些限制,電紙書的市場價格依舊偏高。
不過魏玉山說,隨著技術更新的加速,電紙書市場各競爭主體關系的整合步伐還在加快,未來電紙書成本可能會大幅下降,其價格會進一步走低,電紙書的暴利時代不會太長,而努力避免同質化競爭,塑造自身特色,形成差異化優勢,將有助于電紙書生產企業在競爭中立足。
產業鏈整合催生內容市場
“未來電紙書競爭的就是內容,一個健康的電子閱讀產業鏈應該是由內容資源擁有者、內容出版者、代理商、信息運營商、手持閱讀器終端等共同構建起來。”面對電紙書市場的白熱化競爭,電子閱讀內容服務商北京維旺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V IV A )副總裁王潔明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道。
他表示,中國的電子閱讀市場在近幾年經歷了迅速的發展,但正版內容的缺乏卻一直被視為制約電子閱讀進一步發展的短板,電紙書企業也因內容問題面臨不同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