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說法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尚沒有針對珍珠奶茶這樣現制現售飲料的質量標準,因此很難規范管理。
來自工商部門的信息顯示,奶茶經營很特殊,現做現賣,又是前店后廠。新《食品安全法》出臺后,武漢市場對奶茶的監管還處于“真空期”,沒有明確由哪個部門具體監管。最近,武漢市正在討論奶茶的監管問題,估計不久就會明確職責,很可能要劃歸衛生部門監管。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奶茶最突出的問題是添加劑,它不像固體飲料,只是水和固體粉的混合物,一般多少果粉加多少水尚有限量,奶茶則是一種多混合型飲料,如果光是茶和奶粉,添加劑超標的可能性不大,相當于我們喝了奶粉沖的奶水,再喝點茶水。可是,奶茶除了奶粉和果粉的添加劑外,還要額外加入大量香味劑(奶精、果香精等)、甜味劑(糖精、安賽蜜等)、防腐劑、增稠劑、消泡劑、色素等,只要有一種添加劑超標,就會導致奶茶超標。
值得重視的是,店員在加入這些添加劑時根本沒有譜,只是靠手感,或者根據顧客口感添加,顧客覺得不甜,就多加點糖精,顧客覺得果味不夠,就多加點果精。這些添加劑的總和,誰也說不準有多少,長期大量攝入這些添加劑,對人體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眼下,我國尚未制定奶茶標準,奶茶中添加劑的含量是否超標沒有判斷標準,這才是奶茶食品安全監管的真正空白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