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增發是陳曉眾所周知的武器一樣,獨立非上市門店同樣也是黃早已公開的“殺手锏”。現在的問題在于,這張牌的事實殺傷力到底有多大?對此,當事雙方看法全然相左。
據記者了解,372家門店數量相當于國美上市門店數目(2010年上半年最新數據為740家)的一半,雖然其經營收入并未計入國美業績,但是它的存在使得國美無論在行業地位還是供應商影響力方面,都穩坐家電零售第一把交椅。“簡單地說,如果失去372家門店,國美會從一個全國性品牌變成一個區域性品牌。不僅如此,在與蘇寧的競爭中,國美會淪為老二地位。”黃光裕方面新聞發言人賈鵬云告訴本報記者。
本報記者在查閱國美財務數據時發現,這樣的說法并非沒有依據。2009年年底,國美電器上市門店遍及198個城市累計726家,而蘇寧的對應數字則為200個和941家。但是隨著國美將未上市的364門店及50余家大中門店計入以后,國美規模一舉擴大至329個城市、1141家門店。
不過趙彤卻認為,黃光裕出事一度讓外界對于這部分資產疑慮重重、價值大幅縮水。況且,想要真正注入非上市門店牽涉到估值做價等多個環節,操作起來頗為不易。趙彤說,為了穩定投資人信心,國美甚至在2010年初,做出了無限期延長注入該部分資產的決定。
而對于黃方面提到的這些門店的戰略價值,趙亦給出了另一種說法。她稱,從業績上講,未上市公司營收一直未計入上市公司,僅向上市公司繳納管理費用等。2009年這部分費用總額為2.3億元,占2009年國美電器總收入的比例約0.5%。她據此認為這對集團業績影響微乎其微。
另外,據趙彤說非上市門店主要集中在新疆、東北、河南等地,這些都是家電連鎖業“相對落后”的區域,即使剝離出去,對國美集團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玄機
值得注意的是,趙彤似乎在有意或無意的忽略掉一個區域――上海及江浙地帶。本報從可靠渠道了解到,以上地區正是非上市門店的首要據點。以上海為例,2009年底,國美電器在上海共擁有門店59家,這些門店均為2006年并購納入上市公司的永樂品牌門店,加上國美品牌的43家門店(該數字由黃光裕方面提供,都屬于黃的非上市公司),總共為102家門店。而同期蘇寧在上海的門店總數為59家。正是非上市門店的加入,使得國美在上海地區門店數目接近蘇寧的一倍。上海的戰略位置有多重要?這從2009年年報的財務數據可見一斑。在該年度,上海地區以14%的銷售比例,高居國美各地區銷售占比第一位。當然,撤出這些門店對于黃光裕來講也不是好事。多年以來這些門店一直和上市門店共享各類后臺系列。一旦決裂,非上市門店既沒有了售后服務又沒有了管理團隊,如何生存尚難預計。可以說這是一招“兩敗俱傷”的狠棋,而當下,雙方都在考驗對方和投資者的耐性和底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