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商業周刊》報道稱,領導了谷歌中國實現其最大增幅的李開復,正在中國投資一家手機軟件公司和其他11家新興公司,由此發起了一股“孵化潮”,并希望可以從對網絡技術的強勁需求中獲利。
針對中國用戶量身定做的Tapas手機操作系統,是李開復一年以前成立的“創新工場”的成果之一。現年48歲的李開復對商業周刊說,該軟件將會在今年內提供給三家手機廠商。
隨著歷來對中國新興企業的忽視的改善以及美國互聯網公司越來越本地化,像李開復這樣的風險投資和早期投資者們,正在押注在年輕的中國企業身上。
“這里有如此多的工程師正在解決有趣的問題,”李開復說,“我們盡可能的提供可以創造價值、興趣和有趣事物的所需,并且由此幫助人們。”
李開復只是越來越多尋求幫助中國本土科技企業成長的投資者中的一員。他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扶持的企業可以復制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成功。
投資泡沫
“當風險投資公司們對硅谷的信心跌至谷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了中國,”舊金山大學的企業和創新專業教授Mark Cannice說,“這將會幫助中國科技的成長。”
根據中國研究公司投資界的數據,今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已經完成了295筆投資,價值15.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79筆,總價值10.7億美元。
李開復說,創新工廠的資金來自美國中經和集團和富士康公司,為新業務注資范圍1.5萬美元至250萬美元,并幫助他們獲得技術力量支持。
“美國的企業,如谷歌和蘋果,基本都是由天使投資人投資的。天使投資人擁有豐富的商業背景和資源,可以幫助企業和員工獲得成功,”李開復說,“天使投資的圈子在中國基本還沒有。”
從IBM、甲骨文挖人
自從2009年9月從谷歌離開以后,李開復雇傭了谷歌中國的同事,并且從IBM、甲骨文、諾基亞、騰訊和百度招來了員工。
“在中國開展業務,需要和政府溝通并且獲得支持,這就是李開復的角色,”USA Networks的創始人 和Springboard的董事長Kay Koplovitz說。
“創新工場”有1.15億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新興公司。李開復一天之內接到了7000份簡歷。他總共收到了10萬份簡歷,雇傭了其中的150名。在和500家新興企業開會以后,李開復的團隊最終選擇了12家公司進行投資。
“創新工場”投資的公司之一電子商務網站樂啊打折網的田鴻飛說,對于新興公司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尋找合適的人才。“在中國的文化里,許多畢業生畢業了去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或者大型外企工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