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沃頓、劍橋、牛津和中歐五大商學院校友在滬共話創業心得,雖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商學院的教授都在重復著同樣的觀點:MBA教育培養的是“管家型”而非“當家型”人才,但這依然擋不住眾多MBA創業的激情。4月23日下午,來自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劍橋商學院、牛津商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五所院校的近百名EMBA/MBA校友共聚上海新天地,參加中歐校友創業者俱樂部舉辦的“2005創業聯誼會”.這些EMBA/MBA們雖然那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卻有著同樣的創業渴望。
文武,中歐EMBA,自1992年起先后三次創業,經歷過輝煌,也遭遇過失敗,至今創業激情不改。林真,沃頓商學院2003級MBA,在德國、印度生活多年,1997年移居上海,2001年創立太席聯合數碼有限公司。在中歐創業者俱樂部理事、立特(中國)整合營銷傳播機構總經理洪軍的主持下,他們一中一西,一土一洋,碰撞出激情的創業火花。
好奇心、傻氣與人脈
洪軍:許多人都有創業夢,但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你們認為什么樣的MBA適合創業?或者說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林真:“創業成功者很少是有MBA背景的!币贿M校時,教授就這樣提醒我們。很多人就是因為書讀得太多,把事情想得太復雜,希望面面俱到,反而不敢去行動。而創業者首先就要敢于面對困難,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尤其對創業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保持好奇心,這是創業的動力。
第二,創業者要有一點傻氣。即使還沒看清楚方向也敢于去行動,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問題,都愿意相信自己會成功。
第三,要講究誠信。其實,創業者什么都沒有,有的只是自己這個人,有了誠信才能吸引員工,吸引投資者。
文武:我認為創業者必須先要有成熟的心態。做老板就要把利潤放在第一位,把尊嚴放在第二位。要面對現實,不能以知識分子的心態來做事,更不能不愿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第二要有人脈,F在MBA創業不可能再像國內最初創業的那批人一樣從最底層做起。進入一個行業,就要有好的起點,否則很難挖到第一桶金。
第三所做的事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這樣才能搶得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