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網絡交流工具的不斷涌現與廣泛應用,正實現著信息源、媒介、受眾的“三位一體”,加速了信息的快速交流和傳遞,使得新聞信息的來源更加豐富,傳播渠道更加多樣,信息覆蓋面更加寬廣。這就是新傳播時代的數字化形態。
新傳播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跨媒體,用戶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跨地域、跨時間的交流和溝通,它的最大特點是交互性。新傳播時代其實就是一個跨媒體時代,數字化極大地豐富了受眾的選擇,各種媒體在交叉中產生了新的傳播。
隨著媒體形態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之一的報紙,也需轉型,以適應新傳播時代對紙媒市場的變化需求,在擁抱新技術、新媒體,在報網融合中進行有機整合,在與新媒體的互動中實現“引領”,才能彰顯傳統媒體的品牌影響力。
適應閱讀市場變化的需要,在報網互動融合中轉型,體現與網民共振的貼近
當網絡以顛覆性的姿態逼近傳統媒體,每個讀者都可以自主生產內容、發布內容的時候,報網的互動,就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需要,甚至是一種必須。這不僅可以很好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同時可以與網民共振,從而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報網互動就是共振的表現之一,它指的是報紙與網絡相互借力,網絡吸取報紙的內容和資源,報紙借助網絡的渠道和平臺,兩者相互作用,以擴展傳播覆蓋地域、擴大受眾群體、提高報網用戶的效益。很顯然,在報網互動過程中,報紙和網絡媒體互相借力,提升著報紙和網絡兩種媒介的傳播效果。
作為紙媒,在互動中第一實現的就是“我”就在你們中間。這時,所有網絡傳播的渠道,不論是短信、論壇、QQ,還是博客、視頻等等都可以作為紙媒的信息渠道,豐富自身的新聞源,從中發掘新聞價值。網民的身邊線索、閃光的思想、精彩的語言等等在網上互動之后,經整合、融入,成為記者筆下的文章,再現于紙媒。現在不少報紙開辟的“滾動新聞”、“民生微博”等都屬于這類互動后的產物。當網民又成了紙媒的讀者,看到自己的身影、聲音又在報上重現時,心自然又會回到紙媒,這樣,網絡就成了我們貼近讀者的渠道之一了。
網絡的傳播除了具有跨越時空的交互性外,還有它的無限性,因此這就為信息的N次傳播提供了可能,而紙媒在互動過程中,就應該有所擔當,在它的N次傳播中,借助紙媒強大的人才實力,形成自己的輿論場,最后實現在傳播中勝出。在新傳播時代,靠一篇文章、一篇報道、一張圖片就能稱雄輿論場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你做的報道只有在一次、二次或N次傳播中與新媒體的海量資訊不斷進行有機整合,引領輿論,才能彰顯了你媒體的價值。如《浙中新報》在全國都有影響的“周老虎事件”報道中,抓住“虎畫”出自浙江義烏的新聞關聯點,連續發了20多篇稿子,有消息、特寫、連續報道、評論等,受到讀者和網民的肯定。
在新傳播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生產商的時候,體驗與認同成了網絡內容提供者的一種快感之源,紙媒也就應當在互動中,為讀者提供這種體驗的快感。如《浙中新報》所推出的“E動八樓”版面,用“Q聯你我 網轉天下”作為聯系詞,開辟了“雷新聞”、“炫照片”、“民聲微博”、“民生幫幫堂”等欄目,與網民互動,在互動中也改變著新聞的敘述方式。紙媒上更多出現的簡潔、形象、直指人心的報道,讓網民倍感親切,從而實現著紙媒與讀者間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品牌認同的功能。
總之,報網互動中,我們與網民在一起,網民也成為我們中的一員,這為我們進一步提高紙媒的貼近性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互動就成了我們新聞的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