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從2007年就開始了初期投入70億日元的稀有元素替代品研究計劃。
9月10日又公布總額9180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加快稀土類資源替代技術開發是核心部分。10月8日菅直人內閣再次作出決定,重點實施追加預算約5.1兆億日元、事業規模約21.1兆億規模的稀土代替品開發計劃。產業經濟相大畠章宏稱,在總計17種稀土元素中,日本此前僅針對6種稀土元素開發替代材料,今后將進一步為更多種類的稀土開發替代材料。
在此背景下,日本帝人集團與日本東北大學合作開發用鐵和窒素代替稀土,制造磁石。而日立制作所則開始研發從磁石中提取稀土元素,日立金屬則與獨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展開共同研究,試圖減少稀土使用量,而用銅合金代替稀土制造磁石。
9月16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立命館大學谷泰弘教授領導下的研究組已發現用比較容易獲得的金屬“鋯”可代替稀土中的“鈰”,且“鋯”的研磨效率比“鈰”要高,利用此技術可以減少40%的研磨劑使用量。而稀土中的“鈰”可作為研磨材料為液晶電視、鏡片等精密玻璃制品打磨拋光,是高技術產業不可或缺的貴重金屬。
9月30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新能源與工業技術研發組織(NEDO)和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竹本真紹已成功研發出完全不必使用稀土的鐵氧體磁鐵驅動馬達,但NEDO也承認:與采用稀土元素的驅動馬達相比,鐵氧體磁鐵驅動馬達功率還不強,總體來說技術還算不成熟,還需反復地實驗,離量產還有待時日。
10月26日,據《每日新聞》報道,東京大學教授岡部徹領導下的研究組開發出一套從釹磁鐵中有效回收稀土的新技術,采用該技術回收稀土不會產生有害廢液,且可以有效地儲備稀土資源。而受日本內閣委托,東京大學前校長、現三菱財團綜合研究所理事長小宮山宏將親自帶領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進一步開發稀土回收利用的新技術。
日本應對稀土危機的策略“政官學民互相協調”,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各盡其責。當然能否達到其預想的所謂“脫中國依存”的效果,尚有待觀察,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