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個月后,瑞星殺毒造假案又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近日,瑞星殺毒造假案的主角——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原處長于冰的二審結果仍維持一審的死緩判決。而據于冰的最新供認資料,相當一部分病毒是殺毒軟件公司自己的科技力量研制的。于冰供認,瑞星公司向其行賄時就提出條件,由公安機關發出病毒警報,提示用戶下載該公司殺毒軟件進行殺毒,而病毒則是由瑞星公司“研制”的。
“其實這是殺毒軟件行業里的公開秘密。”國內一家知名PC廠家高層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制造病毒和查殺病毒有點像間諜和反間諜游戲,如果沒有病毒,查殺病毒也無從談起。只有病毒越多越厲害,殺毒軟件才能更暢銷。所以殺毒軟件一般都會有專門制造病毒的研發人員,這樣做也有助于公司查殺病毒技術的提升。
“你簡單想想,很多病毒預警都是說,最近會有什么病毒將要大規模漫延,而正好又有什么品牌的殺毒軟件可以查殺。或者有些病毒今天才出來,第二天就有某個殺毒軟件宣稱,可以查該病毒。”該高層說,這些殺毒軟件廠家真的太及時了,他們怎么知道病毒要漫延,除非自己測試過其威力。只有那些真實屬于病毒制造愛好者制造的CIH和熊貓燒香等病毒,才會讓殺毒軟件廠家忙上幾天,才拿得出查殺方案。”據悉,該高層曾被殺毒軟件廠家看中,所以他才知道這些游戲潛規則。
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或許正是基于此游戲潛規則,當時于冰才肆無忌憚地炮制“全國首例故意傳播網絡病毒案件”,因為于冰也不相信東方微點公司不會用到行業潛規則。
根據媒體報道,瑞星公司與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的關系一向頗為緊密,雙方長期聯合發布每日的病毒預警信息,一直引起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不滿,認為這是非正當競爭。為何發布每日的病毒預警信息也會構成非正當競爭?最好的答案莫過于于冰的供認,病毒可以是殺毒軟件公司自己制造。
“只有不良殺毒軟件廠家才會自己制造病毒。”奇虎360公司副總裁李濤指出,除了已曝光的殺毒軟件廠家外,還有一些殺毒軟件廠家也從事該勾當,只是沒有被曝光。
作為“全國首例故意傳播網絡病毒案件”受害者、瑞星公司前總裁、東方微點創始人兼總裁的劉旭更有發言權。2008年底,劉旭曾公開表示,防病毒公司造病毒、傳播病毒其實存在很多灰色地帶,流氓軟件有很多都是正式公司編寫的,介于病毒和正常程序之間的灰色地帶。很多防病毒公司也把流氓軟件當做病毒來殺。
“在上世紀90年代,自己研發病毒自己殺的游戲方式,在很多殺毒廠家都有采用。”一位剛從國內知名殺毒廠家離職的軟件工程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這種現象直到2000年后才有所收斂。當時有個軟件工程師從瑞星公司離職后,自己開了一家殺毒軟件公司,就自己制造病毒自己殺,結果該軟件工程師被判刑,“大家自此之后才收斂了。這個故事,國內殺毒行業業內人士都知道。”
上述軟件工程師還指出,殺毒軟件廠家比拼的就是查殺新病毒的快速反應,最好就是“我有你無”。現在一些手機殺毒軟件廠家有時也在用這招,因為手機殺毒軟件廠家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所以有些安裝了手機殺毒軟件的用戶經常會收到提示,“又有什么新病毒出現,需求付費升級。”
“因為目前手機病毒危害度并不高,最多也就是刪除通訊錄。用戶也不多,法律風險很小。”上述軟件工程師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