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和紅木家具無異,但卻是披著白皮的所謂紅木家具。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昨天曝光紅木家具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價格幾百元一噸的白皮沒有按照紅木國家標準去除,反而用來冒充價格萬元以上的紅木原料,用來加工紅木家具,然后通過上色和描畫花紋等多道化妝工序,就成了所謂的紅木家具。而這已成為紅木家具領域的潛規則。
摻雜白皮已成行業潛規則
福建省仙游縣紅木家具產業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目前全縣已有生產紅木家具的工商戶3000多家。記者來到當地一家知名的紅木家具企業萬森林的生產基地進行調查,看見工人將紅酸枝鋸解成不同尺寸的板材和方材。紅酸枝俗稱老紅木,為黃檀屬,是紅木家具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木材。
記者注意到,有許多板材或方材,中間是黑紅色,而外表卻是白色的。工人透露,木材上白色部分是白皮,又稱白邊,中間深色部分是心材。在總裝車間里的十幾件剛剛組裝好的家具里也都露出了白皮。記者先后對仙游的華龍、貢品軒等3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調查采訪,發現這些廠家生產的所謂紅木家具都被摻進了白皮。
在仙游,不僅用紅酸枝這種中檔價位的紅木制作的家具帶有白皮,即使是用大葉紫檀、小葉紫檀和黃花梨這些名貴的紅木制作的家具也都帶有白皮。有的紅木家具甚至連桌子腿和主體結構這樣重要部位也都被摻進了白皮。
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它是介于樹皮和心材的中間部分,其功能是為樹木輸送營養成分,密度小極易蟲蛀,用于做家具,不僅影響美觀,也影響使用壽命。“白皮不能做家具,因為白皮時間長會有蛀蟲,其他的心材不管幾百年,不會產生蛀蟲。”貢品軒銷售人員解釋。
廉價白皮化妝有“高招”
目前市場上白皮不過七、八百元一噸,紅酸枝價格一般在四、五萬元一噸,價格相差五六十倍,在家具中摻入白皮,會降低生產成本,對于企業老板來說,切掉白皮,就相當于扔掉了大把大把的鈔票。
為了讓白皮看起來像紅木,紅木家具廠家自有化妝“高招”。工人先把紅黃綠等幾種不同顏色的漆調成紅褐色,然后涂在白皮上。再要刷上一種膠,以防止油漆掉色。還要按照心材的花紋,給打了底色的白皮進行細細的描畫,化成彎彎的紋路。這種化了妝的紅木家具到了市場上,一般的消費者很難發現其中的白皮。“我是畫家具的,帶老鄉去買紅木家具,我有時候都看不出來(白皮)。”一位在華龍給家具化妝的工人說。
商家為兜售家具竟篡改國標
記者對我國北方最大的家具市場河北省香河家具市場進行了調查采訪。香河家具市場經營的紅木家具主要來自北京、福建和河北等紅木家具產地,在大富豪、一品紅等展銷廳里記者發現,他們銷售的紅木家具都含有白皮。
銷售人員透露,這里銷售的紅木家具絕大多數都帶有白皮,價錢的多少,不僅要看用料的多少,還要看白皮的含量。“市場上流通的,99%都帶有白皮。”一品紅家具展廳的銷售人員說。在大富豪展銷廳這里,白皮竟然也成了紅木。該展廳負責人說,白皮也是紅木的一部分,因為木材很珍貴,不可能有白皮卻不用。
為了兜售家具,一品紅家具展廳的銷售人員還篡改紅木國家標準,稱標準允許紅木家具中帶有少量的白皮。“國標(規定),白皮含量不超過5%的都算紅木,如果超過5%或超過10%,就不叫紅木了,您就可以起訴了。”展廳負責人說。
然而實際上,紅木的國家標準將紅木定義為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