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場自身調節和政府強力打擊下,“蒜你狠”、“姜你軍”終于“舉手投降”了,一直居高不下的價格分別下降三四成。這一降價,讓盤溪批發市場的姜蒜販子李忠瓊叫苦連天———她組織的50噸大蒜無法脫手,在這波價格變化中將虧脫10多萬元。
昨天的盤溪批發市場中,記者看到李忠瓊和幾名搬運工沒精打采地坐在機器秤旁,望著一車生姜在發愁。她告訴記者,從貴州運來的11噸生姜,3天才賣出30多包。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李忠瓊說,這車生姜收價每公斤4.6~4.8元,而批發價只有5.2~5.4元,除去運費、人工成本、損耗,每噸要虧700多元。這幾天來,她守著一車生姜,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這車姜還虧得少點,關鍵是我那批大蒜不曉得啷個辦!”李忠瓊更大的心病,還是她在河南沒拉回來的50噸大蒜,“就按現在的批發價,我們最少要虧15萬。”
李忠瓊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在盤溪做姜蒜生意多年。前年,因大蒜行情不好,他們虧了六七萬。去年,因摸不清行情,他們停了一年沒做。今年,看到大蒜生姜行情居高不下,批發大蒜生姜的賺得盆滿缽滿,夫婦倆重操舊業,拿出多年積累的“老窖”,開始在貴州大量收購生姜,到山東、河南大量收購大蒜。夫妻倆明確分工,丈夫跑貨,她在盤溪坐鎮批發。
“本想狠賺一把,結果收來的蒜和姜全部成了炭圓。”李忠瓊說,剛把生姜從貴州拉回來,價格就降了。最讓她頭痛的是,收到的50噸大蒜,收購價每公斤11元,現在盤溪的批發價卻是每公斤8.6元。如果要拉回來賣,按現在的批發價就要虧12萬元。加上運費和損耗、人工費等3萬多元,一共要虧十五六萬元。難受的是,50噸大蒜不拉回來,儲存在當地的凍庫,庫存費每噸380~400元,一共也要近兩萬元。如果價格繼續降,會虧得更多。再就是,大蒜如果存放太久,發芽了就會賣不出去,那樣會虧得更慘。
“做了十多年生意,全部都打倒了。”說起大蒜,李忠瓊一臉愁容。
跟風炒作農副產品風險很大
“還有很多批發姜蒜的老板要遭套起。”重慶洪九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洪九如是說。確實,在盤溪批發市場,因大蒜生姜無法脫手而要虧本的批發商,遠不止李忠瓊夫婦一家。這些批發商都向記者叫苦:“這次,我們真的栽水了。”
說起姜蒜批發商的遭遇,鄧洪九以自己多年在盤溪市場的經驗進行總結。他說:從生意經進行分析,姜蒜價格炒到最高點后,價格要跌回來,完全是情理中的事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