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間,銅價暴漲四成,空調企業近半的利潤也隨之蒸發。在成本重壓之下,將銅制空調連接管用較為便宜的鋁材料替代,成為不少空調企業節約成本的“潛規則”。加之銅是稀缺資源,用新型材料替代銅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鋁的替代效果目前尚存爭議。業內人士認為,鋁管硬度不如銅管,耐受性、抗腐蝕性、導熱性還有待考驗,當前亟須出臺相關行業標準,界定空調管的材質!
銅價飆漲削掉一半利潤
據一位空調銷售公司的負責人介紹,每臺空調的利潤不均等,一般來講,低端機價格是倒掛的,比如1800元的成本,可能賣到1600元,低端機型是賠錢賣;中端機和高端機則是主要的利潤來源。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空調較之彩電、冰箱算得上是利潤比較高的產品,毛利最高可達到20%-25%。
根據年度均價計算,2010年銅期貨價格均價為6.38萬元/噸,這相對于2009年均價上漲45%。一位廠方代表表示,如果按每臺掛機空調用銅量為11.5Kg計算,現在每臺空調的利潤就要比2009年減少至少210元。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臺空調掛機的價格是2000元計算,利潤最高達到400-500元,每臺空調的成本上漲了210元,相當于砍掉了空調企業一半的利潤。
除了銅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2010年6月空調節能補貼的縮減更是讓企業不堪重負。6月1日起國家開始實施新的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標準,其中4P及以下原一級產品的補貼標準從此前的300-850元下調至150-250元,下降70%左右。而4P及以下原二級節能空調將不再獲補貼!
廠家開展“節銅大法”自救
廠商們不得不開始尋求“自救方案”。其一就是縮小空調內部換熱器銅管直徑?s小銅管直徑,即采用5mm及以下管徑的銅管去替代原有銅管鋁翅片換熱器中7mm及以上管徑的銅管。對于空調產品來說,這樣就減少了銅的使用量,空調的制造成本也可以縮減,企業在競爭中的議價能力就大幅提高。盡管這是一個不錯的替代辦法,然而一家空調企業的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樣的替代方法涉及到很多核心技術,管徑縮小到多少是底線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所以現在還沒有太多的企業敢采用。
更為廣泛使用的“節銅大法”是將空調內外機連接管材質改為鋁或銅鋁合金。所謂空調連接管,就是指連接空調室外機與室內機之間的管子,其作用主要為空調室內機和室外機之間制冷劑循環的通道,以往這種管子均由純銅制造。近年來銅價大幅飆升,一些企業開始在空調連接管上使用鋁或銅鋁合金。根據鋁純度的不同,每臺空調節約的成本約在40-100元之間。
實際上,此方法早在2006年、2007年銅價上漲的時期就被企業采用過,據當時媒體報道,包括格力、科龍、志高、奧克斯等國內主流空調廠商都小批量生產過鋁代銅空調。
劉步塵也向記者證實說,一些二線品牌和一些一線品牌的低端機型目前又開始使用鋁管來替代銅管了,但由于鋁代銅空調產品的質量一度被質疑,且幾年來都無定論,大多企業都沒有公開這個“秘密”。
一家空調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甚至預言稱,只要有一家企業敢公開承認自己使用的是鋁管或銅鋁復合管,整個行業將全部實現替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