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三網融合的速度加快,音像店將更難生存。所謂“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通過電腦手機看電視聽音樂將更方便,隨著這些新媒體的出現,未來音像店的客源將越來越少。
記者從海口市文體局相關部門了解到,近幾年我市音像店數量呈不斷下降趨勢,現今登記注冊的音像店僅存130家左右,且經營狀況都不景氣。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有些小型音像店為了繼續支撐下去干起了“副業”,在海甸島一家音像店,店里配合了不少時尚書籍出售,也銷售電話卡和手機配件,營業員介紹音像店通過多元化的產品銷售,增加盈利點,也能間接帶動店里音像制品的銷售。
同樣受打擊的還有影碟出租店,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區已經很難找到一家影碟出租店。5年前在振東街附近開影碟出租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以前網絡覆蓋率不高,很多市民喜歡租碟片回家看,當時一張碟片租金為1元/天,一天最多可租出幾百張碟片,月收入最高時將近萬元,但到近年網絡普及,生意越來越差,只好關門歇業。
其實,海口只是海南唱片音像業嚴重萎縮的一個縮影,隨著互聯網的普及,10年前,海南全省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音像店,如今已經沒有幾家了,街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電腦店。
有車一族購碟片帶來一線曙光
音像制品生意難做,讓不少商家轉行、退出,但也不乏堅守者,1995年開業至今的海南省音像發行中心就是其中的典例,負責人王小姐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影碟、歌碟銷量很少,但隨著私家車增多,車載CD風靡了起來,“現在來買碟的大部分是有車一族,年齡大概在30歲至60歲之間,偏向于傳統的民謠類歌曲。”她說,現在的有車一族偏好高品質的音像制品,昂貴的高品質音像制品反而比較暢銷。
正在購碟的楊小姐是有車一族,對于車內的音樂,她表示:“雖然大多數車內都可以外接MP3,但是音質不佳,CD的效果是最好的,音樂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經常性購買的產品,貴一點沒有關系,關鍵在品質。”
同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嬰幼兒教育光碟在當前的音像市場也相當受寵,海南省音像發行中心王小姐說,得益于現在家庭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視,為滿足不同家庭需要,這部分光碟的種類可謂繁多,且市場銷售情況也一直很好。同時,她表示,音像店在中國廣泛存在的時間超過二十年,它的日漸蕭條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為了那僅存的音樂發燒友,我們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王小姐對音像店的未來抱持著希望,她認為網絡歌曲的音質效果與正版的音像專輯是沒有可比性的,每個城市都有大量的音樂或影視劇發燒友,他們追求視聽享受,努力開拓這部分市場,將大有前景。此外,她認為營銷方式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注重本土聽覺精品的推廣,例如瓊劇,讓顧客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由此來拓寬音像店的未來發展之路。
很多年前,當影視劇光碟上市時,曾對電影院造成了了強烈的沖擊。而如今,具備無可比擬視聽享受的電影院讓影視劇光碟望塵莫及。也許音像店經歷一段更加嚴峻的考驗后,或將起死回生。
互聯網顛覆傳統休閑娛樂方式
不得不承認,互聯網正在滲透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不出戶可以與遙遠的陌生人交談、見面、玩游戲,甚至于購物。海量的信息隨時隨地掌握在手中,更多的視角、更廣闊的視野。漸漸地很多人遠離了書報攤,淡忘了圖書館、書店。即使不去棋牌社,一樣可以玩得專注癡迷,大型網絡游戲讓任天堂類卡帶機相形見絀。
互聯網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再次說起音像店就像是塵封已久的記憶,人們甚至感到了生疏。冷清的音像店不再有昔日的繁華,貨架上已很少見到磁帶,CD也越顯孤獨。
網絡顛覆了傳統的家庭休閑娛樂方式,改變了人們生活習慣。不同人尋找不同的需求,推動了觀念的轉變,這些轉變卻又時常挑戰原有的道德底線,也逐漸培育出的特有的網絡文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