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輪嚴打之下,“瘦肉精”的源頭仍然是個謎。
近日,新華社《“瘦肉精”:緣何十年難禁絕?》一文援引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教授的話說:“‘瘦肉精’對中國生豬產業而言,好比毒品,有高額利潤誘惑,就有人鋌而走險。但是到現在為止,沒有案例明確告知‘瘦肉精’源頭是哪里;源頭失控,飼料安全就難以保障!”
有專家表示,“瘦肉精”的制作門檻并不是特別高,作為一種“化工級原料”,萊克多巴胺、鹽酸克倫特羅等合成工藝并不復雜,許多化工廠都能夠生產。
“目前市面上的瘦肉精,應該是從化工廠流出去的,基本不可能是制藥廠流出去的。”一位精細化工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道,制藥流程中,化工廠生產的是 “化工級原料”,精制加工后便成為“醫藥級原料”,醫藥級原料再進一步精制加工,便成為成品藥物。
原料采購一直處于監督范圍
事實上,按照制藥的流程來看,無論是人用藥還是獸用藥,都要經過化合物、化學中間體、原料藥和成品藥這幾個階段。有些藥物在化合物和化學中間體階段,性質已接近最后的成品藥。
據媒體報道,目前,對原料藥和成品藥,國家藥監局有嚴格的監管,但對化合物和化學中間體,因其還有藥物之外的諸多用途,并無相關管制措施。
而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關于“瘦肉精”的管理,無論是原料藥還是成品藥,都是國家監管的范圍,成品藥作為特藥管理。
該人士表示,鹽酸克倫特羅的成品藥流入動物市場,這種可能性也存在,而使用原料藥配置鹽酸克倫特羅的可能性也很大。目前,各個部門正在研究相關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早已出臺了多個文件規范此類問題。
早在2005年,國家藥監局即下發通知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生產、銷售鹽酸克倫特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